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及其引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及其引导策略

杨猛

杨猛四川省苍溪县三川镇初级中学校628400

现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普遍关注,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热点,人们对它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和提高。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课题(多数情况即课文)本身要有内容、有意义,并容易获得研究资料,值得学生去挖掘与探究。二是课题的切口“宜小不宜大”,“择点不择面”。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研究应集中一处用力,这样才会有水滴石穿的成效。三是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也有能力研究。要选择自己最熟知、最感兴趣的,决不能强而为之,这样才能在研究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的学生喜欢小说,可以围绕古今中外的小说确定研究的专题,例如“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鲁迅小说的人物描写”、“《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之我见”等等;有的喜欢诗词,凡是与诗词有关的都可作为研究的专题,例如“《诗经》现实主义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屈原与李白诗歌之比较”、“毛泽东诗词的审美价值”等等。诸如此类,只要是学生有兴趣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专题。笔者曾经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从诗经的《关雎》、汉乐府民歌的《孔雀东南飞》和唐诗的《琵琶行》中,学生发现了音乐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于是产生了探究的冲动,开展了以“音乐与古代诗歌的关系”为专题的研讨。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二是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三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四是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或文学评论,或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或制作课件等等。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类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形态的对象,笔者认为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3.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确立了,研究方案也确定了,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收集资料。无论研究对象是什么,占有材料总是关键。为了解决课题需要的各种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依据计划进行专题性阅读。例如,一个学生的专题是“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那么,就可以阅读与“小说”有关的读物,搜集与“小说发展”相关的材料。专题阅读重要的是对材料的筛选和整理,要教育学生弄清哪些材料是和专题有关的、哪些与专题无关、哪些材料是重复无用的、哪些是最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材料又能从哪些方面说明你的课题。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地收集别人已有的论述,有比较,有鉴别,“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获得更高更新的成就。

撰写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指导学生写好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指导写作课题论文应着重强调三点:一是行文的规范,所有引用的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二是符合逻辑,即论文的观点要有强有力的论据的支撑,是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的,不能空发议论;三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更不能抄袭。学生论文写完后,教师要予以批阅,给每个学生的论文一个评价,并从中掌握情况,为总结交流做准备。

二、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三点思考

1.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一要紧紧扣住“语文”特点,要突出语言运用,要强化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二要体现“研究”特征,千万不要把研究性学习变成变相的“课堂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

2.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问题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显示出层次性及一定的梯度。实施研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评价成果要多鼓励、多肯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评价。

3.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能代替接受性学习。前辈的知识,主要靠传承。教师的系统讲述对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学到应有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精到的讲解,可以缩短学习的过程。提倡研究性学习方式并不是对过去讲解式教学、接受性学习的否定,而是对其扬弃、继承和发展,使其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这种研究性学习是很有意义的。尽管面临着没有教材、没有现成经验等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会找到一条更有效的途径,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