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和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和控制

马清英

邵阳市中医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导尿管留置的患者当中,给予患者预防护理干预对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22例需要接受导尿管留置的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预防护理干预,对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导尿管的留置时间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例数更少,导尿管留置时间更短,对于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导尿管留置患者的护理干预中,预防护理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控制;预防;满意度

对于医院而言,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院内感染当中,尿路感染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感染类型,特别是在妇瘤科患者当中,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会相对更高[1]。很多尿路感染患者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这主要是患者接受导尿管留置之后或拔出导尿管48小时内出现的泌尿系统感染,这与导尿管的应用存在一定联系[2]。目前,临床中导尿管留置情况十分常见,这也就导致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出现了明显提高[3-4]。导尿管的应用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一定程度损伤,且导尿管会让患者膀胱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通,从而增加了感染几率,而患者身体受到机械损伤后,导尿管也可能导致其膀胱黏膜出现损伤,这些都可能诱发尿路感染[5]。我院在接受导尿管留置患者中分别选择两种护理模式,现针对实验情况进行如下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2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妇瘤科患者当中选择122例接受导尿管留置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均分作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9—61岁;观察组患者年龄40—62岁,双方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存在(P>0.05)。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并观察患者导尿管情况等,并对患者病房环境等进行改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预防护理,主要方式如下:

护理人员首先进行评估,在符合适应证情况下对患者留置导尿管,并避免为尿失禁对象留置尿管,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危险因素,并掌握其病史,包括导尿史、过敏史等情况,并且结合评估情况选择导尿管。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插管前导尿管预先连接封闭的尿袋,尽可能减少导尿管连接处断开的次数。保持尿道口清洁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不需要常规稀释碘伏进行尿道口护理。护理人员应每日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一旦患者不需要留置导尿管,应尽早拔除,确保导尿管固定情况,避免出现扭曲、脱拉等,保证导尿管通畅性,并及时将引流袋中的尿液排空,并对患者尿液的颜色、尿量以及气味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如果导尿管出现了脱出等情况,护理人员需及时更换,起床活动或者外出检查时需夹闭导尿管,平时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以防尿液逆流。护理人员需每日进行评估,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严格监测与分析,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6]。

1.4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后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导尿管的留置时间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组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选择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观察,患者评分<60分为不满意,61—85分较为满意,超过85分为十分满意,总满意度为较为满意+十分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本院针对研究中的主要数据选择SPSS19.0软件包进行计算,计数资料为n(%),接受X2验算,计量资料为(),利用t值检验。若相关数据比较结果显示P<0.05,提示存在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情况观察n(%)

表2中明确反映出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例数更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

3讨论

在临床妇瘤科患者护理中,导尿管留置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导尿管是一种侵入操作,对于患者泌尿道会有一定程度损伤,也会打开细菌与微生物逆行感染的通道,从而增加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相关研究显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目前是最为常见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7-9]。

我院针对接受导尿管留置的患者,选择应用预防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预防护理的内涵在于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护理需求等,在护理工作中加入不良情况的预防策略,确保护理工作整体带有预见性。我院护理人员首先会对患者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为确实具有导尿管留置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留置导尿,并且会掌握患者全方面情况,包括其过敏史、导尿史等,还会为其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导尿管。之后,护理人员会做好各项操作,并且加强对导尿管的监测,每日做好患者导尿管以及会阴部位、尿道口的清洁,严格杜绝细菌感染等的发生,还会做好引流尿液的观察,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督等。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对象接受预防护理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体现了预防护理的实际优势。

结语:

对于接受导尿管留置的患者而言,对其开展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并且缩短其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也会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该护理模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真飞.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07):174-176.

[2]黄颖健.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护理[J].微创医学,2018,13(03):368-370.

[3]李晓秋,迟新丽.0.5%碘伏消毒剂用于导尿管润滑及集尿袋放尿口消毒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77-78.

[4]江雪梅,高慧,陈珠.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10(04):307-308.

[5]李蓉,官昕,谢金红,朱慧翠.留置尿管致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6):1463-1465.

[6]净梅.基于循证构建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2):185-186.

[7]邢小康,李曼,郭丰.品管圈降低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9):66-69.

[8]邓妙凤,崔小敏,程银燕.探讨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2):268-270.

[9]苏青.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