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王宏亮

王宏亮(哈尔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档案信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档案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全面、真实地记载了人类征服自然、认识自然、改造社会的全部知识、文化内容。作为原生的第一手信息资源,它是现今信息社会中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行为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网络化、数据化的信息环境也在加速形成。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将改变传统的档案资源开发服务模式,使档案资源共享更加有效和快捷,同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也应运而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相对措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与真实性,成为信息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给档案事业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观念意识有待提高。受传统管理模式与思维惯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机构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服务上还沿袭着传统的模式,“条块分割”的弊端尚未割除;档案工作人员的观念有待更新,“重藏轻用”的思想依然作祟:往往寄期望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不主动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共建;仅关注本机关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而漠视全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只强调档案信息资源网络设施的投入力度,却忽视整合完善具有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致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面临着种种隐忧。

1.2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在我国,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开展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仍然主要以馆藏介绍、目录查询等为主;馆藏档案的全息上网、档案信息的网络利用在国内较为鲜见。这说明我国目前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国家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十分重视。但是,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缺乏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缺乏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保障,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内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缺乏全局性的发展规划,战略约束力尚显不足,致使与之相关的网络建设、理论研究、标准与规范制定、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手段应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3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标准体系建设失衡。标准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生命所在,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具实质性意义的保障手段,必须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使用和检索等各个方面做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标准化是对档案信息资源各方面建设具有总揽性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最紧迫、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除此,则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就无法实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从档案管理到相关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都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极大地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健康发展。

1.4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安全存在隐患。作为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Internet的某些特殊属性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带来了一定威胁。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信息服务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操作系统因素、硬件设备因素以及“网络病毒”因素。其中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运行的最基本的要求,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传递,首先要解决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硬件设备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主要来自其核心——CPU芯片的安全性,亦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网络病毒”则是专指非法制作恶意攻击特定网站的软件程序。其借助网络平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同样构成危害:存储于网络的档案信息,会因病毒的侵袭而发生严重损毁。因此,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的安全与正常运行。

2面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现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提出以下相应对策

2.1增强意识,健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随着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任何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每个档案工作者都应当树立科学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意味着它属于全体人民,应让人民无条件地加以利用,以便尽可能多地了解与使用有关社会活动的各种信息。变追求各自信息资源的完备为追求全社会信息保障体系的完备。彻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联系与合作,把建设高质量、特色化、满足用户多元化利用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集合体”作为追求的目标,将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融入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体系之中,通过积极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让无限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储备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宝贵矿藏”。

2.2统一管理,规划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方向。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加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地一蹴而就。因而,要科学运作、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积极规划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发展规划。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规模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档案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给的便利契机,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分工协作,大力建设各级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高性能的档案信息查询系统,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在线搜索与查询的需要,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利用效益,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快节奏、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会需要。

2.3坚持标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整体优势。标准化通常是指为获得某种最佳效益而综合科学技术与实践经验的成果,在进行充分的有效协商基础上,对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方式制订形成统一规定或统一规范的全部活动过程。也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技术前提。以统一、规范的形式实现网络化信息交流与利用。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统一标准规范,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现象。

2.4提高素质,奠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人才基础。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的方法、手段与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己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等业务环节,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继续教育以及优胜劣汰的压力与挑战,客观要求每一位信息服务人员都必须建立起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通过岗位练兵、自主学习、技能培训等灵活、有效的途径,不断提高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和一定的外语知识。以实现根据档案信息的自身特点、结合传统的档案利用工作经验,依托网络环境的优势,与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探索解决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传递、交流、利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完善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复合型应用人才,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郝建华.文献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J].图书馆学刊.

[2]刘省泉,等.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J].中国图书馆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