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意识障碍患者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意识障碍患者护理

孟范静

孟范静(绥化市第一医院152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323-02

【摘要】脑血管疾病(cerebralvasculardiseases,CVD)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为特点。目的讨论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意识障碍患者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常规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和瞳孔的变化;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患者着凉,而并发呼吸道感染;定时进行通风和紫外线空气消毒,防止病房内交叉感染。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护理

脑血管疾病(cerebralvasculardiseases,CVD)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为特点。

1.相关因素

脑组织灌注异常。

2.临床表现

临床上通过患者的语言,对针刺的痛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现将意识障碍的程度分述如下。

(1)嗜睡: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嗜睡能被唤醒,醒后可以交流和配合体格检查,刺激停止后再次入睡。

(2)昏睡:昏睡是比嗜睡加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持续处于睡眠状态。多次较重的痛觉刺激或较响的语言刺激方可唤醒,能简单、模糊且不完整的回答问题,自发性语言少,当外界刺激停止后,立即进入熟睡。

(3)朦胧状态:对持久、强烈的刺激才有反应,不会自发清醒,当被唤醒后只能哼哼声。

(4)昏迷状态:对任何外周刺激和自发性内在刺激均无反应,与外界失去了一切有意义的联系。可分为深昏迷和浅昏迷。

①浅昏迷。对针刺和对用手压眶上缘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无语言应答,并不能执行简单的命令。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②深昏迷。深昏迷为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

(5)去皮质状态(醒状昏迷):由于广泛的皮质损害,表现为类昏迷状态,但有醒与睡之分,能睁、闭眼,眼球四周活动,出现原始反射。

3.护理措施

(1)常规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和瞳孔的变化:①体温:发病后迅速出现高热者,多系早期损伤了背侧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如病初时体温正常,后逐渐升高且呈弛张热者,多系合并感染之故;如始终低热者,多系出血后的血液被机体吸收清除所致的吸收热表现。②脉搏:由于颅内压的增高,早期脉搏徐缓而洪大;脑疝前期可变快;衰竭时则快而弱。③血压:早期由于脑缺氧、水肿和颅内高压,常有代偿性升高,若血压突然升高,常可导致再出血,因此严格控制血压在150/90mmHg水平。④呼吸:颅内增高者,表现为深而慢,一旦恶化则表现为快而不规则,潮式呼吸或叹息样,双吸气等。⑤瞳孔:正常瞳孔的直径为2~5mm,两侧相等,对光反应灵敏。有意识障碍者,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说明已有一侧天幕疝形成,此系该侧动眼神经受压所致,若双瞳散大则为枕骨大孔疝或双侧天幕疝征象。如不及时抢救即可死亡。而脑桥出血患者的瞳孔,则由于破坏了双侧脑干内的交感纤维,表现为针尖样瞳孔。因此加强对瞳孔的密切观察,不但能早期发现脑疝,而且能协助诊断。

(2)预防并发症: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患者着凉,而并发呼吸道感染;定时进行通风和紫外线空气消毒,防止病房内交叉感染。

①皮肤护理。将患者放置于气垫床上,做到床单平整,清洁,无皱褶,中单下放置橡皮布,防止尿、便污染,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骶尾部、双侧髂骨、外踝及枕骨等骨骼突出部位放置气枕。每1~2h翻身1次,对于受压部位的皮肤,定时使用塞肤润美容法按摩或压疮贴保护,防止压疮发生。

②眼部护理。双眼或单眼闭合受限者用凡士林油纱覆盖,防止异物落入;定时涂以0.5%金霉素眼膏,防止角膜溃疡;双侧眼睑结膜水肿者,定时用0.25%氯霉素眼液滴眼,防止感染。

③口腔护理:外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每日3~4次。出现口腔炎症者,给予1:5000呋喃西林液清洁口腔;出现口腔黏膜白色分泌物者,提示有真菌感染,给予4%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出现口腔溃疡者,给予1%过氧化氢清洁创面,口腔溃疡膜治疗。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采取侧卧位,平卧位时头应偏向一侧,以防止舌后坠和分泌物阻塞呼吸道;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干净,防止误吸和窒息。

⑤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尿失禁或尿潴留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导尿,采用无尿管护理法:尿垫及外接导尿法,如留置导尿,应每4h开放1次;每日使用1:5000呋喃西林液250ml冲洗膀胱l~2次;每日会阴部护理2次;每周更换尿袋2次。

⑥饮食护理。给予鼻饲饮食,每日热量维持在1500~2000kcal,液体量保持在2000~2500ml。每餐注入前应抽取少量胃液,观察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存在。每2~4周更换鼻饲管1次。

⑦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应用缓泻药仍不能排便的患者,隔13给予开塞露纳肛促进排便,仍不能奏效者可给予小剂量低压不保留灌肠。

(3)康复性护理

①基本体位。患者平卧位时,头部与躯干均应呈一条直线,面部略朝向偏瘫侧。肩部和髋部各用一个枕头稍垫高,使上肢保持稍外展位,肘关节在枕头上伸展。下肢伸直,膝关节稍屈曲,足底放置支架、沙袋或棉垫。侧卧位时,瘫痪侧上肢保持肩外展位,上肢保持伸肘、伸腕和伸指姿势;下肢保持适当屈髋和屈膝体位,在膝关节处和外踝处置气枕,保持足背屈的体位。每2h给予患者翻身1次,侧卧位时可在肩部和腰部放置枕头。

②肢体的被动活动。患者平卧,由护士对肢体的各个关节进行被动运动,定时进行肩部外展,屈髋关节,伸屈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个关节活动每日3~5次,每次20min。

③促醒护理。经常呼唤患者的名字,给予语言信号刺激;定期指导家人对患者肢体和全身皮肤进行按摩,增加外界刺激;给予患者双耳放置袖珍收放机的耳机,以语言和音乐共同促醒。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