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探析胡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关于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探析胡鹏

胡鹏叶涛

河南锦业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河南450000

摘要:我国园林发展历史悠久,周朝时期已现园林雏形,后经数千年发展变迁,明清时期园林进入大规模、高档次、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时期。微地形处理是园林景观塑造有效手段,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增强园林艺术性,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介绍了园林微地形主要功能,分析了微地形施工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园林微地形施工技术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园林工程;微地形;施工技术

1园林微地形主要功能

1.1生态功能

园林微地形塑造能够有效提供干、湿、水或阴、阳、缓、陡坡等风格迥异环境,对改善和提升环境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微地形高低变化能够优化园林绿地不同区域光照情况,形成阳坡和阴坡,满足不同生物繁衍生息对光照的需求,促进物种进化和生长。

1.2造景功能

微地形能够巧妙塑造千姿百态的空间类型,比如半开半闭空间、全开放空间、立体空间、隐形私密空间等。微地形和园路铺装结合,辅之适宜植物交汇配置,有效吸引游客,增大园林看点和观赏度,美化景观要素,提升园林绿地艺术效果。

1.3美学功能

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可被用以视觉要素,通过外力对微地形加工处理形成的缓坡陡坡渐次陈列,产生光影若隐若现,绚丽多姿,美仑美奂,吸引更多游客,具有超凡的美学功能和观赏价值。

1.4疏导功能

微地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特殊造形方便景区内水体排放,有效防治地面积涝破坏环境。再则微地形的有效利用能够拓展城市绿地,给市民提供更广阔的休憩空间,大力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2微地形施工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基于自然,合理修饰

微地形施工是在基于地形自然环境、体现原始风貌基础上,运用现代建筑和美学工艺,结合现代人们生活习性和情趣爱好,综合打造园林微地形景观,着力体当地乡土人情、民俗民风,就地取材和取景,切实实现园林微地形施工适用性、观赏性和经济性。

2.2立足现实,因地制宜

地形高低起伏、规格尺寸、外观形态的变化创造出不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较大场景需要平坦绿地、大型草坪来展现宏伟壮观场景。在较小范围施,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感觉,通过巧妙的微地形处理来创造更多的阶梯状层次和立体空间。

2.3地形施工和构筑物的完美结合

微地形施工要结合园林建筑历史渊源、发展变迁和现代气息,切实实现两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和谐统一,互为促进。

3园林微地形施工技术和处理方法

3.1园林公共绿地

3.1.1人工水系

园林人工水系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自然式水体需设计人员在观察天然水体基础上予以升华提练,将人工水面打造成近似于自然水系效果。因无水源所以需把水的轮廓设计成自然曲折,时隐时现,水岸为自然曲折倾斜坡地。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设计为几何式,水岸规则整齐,驳岸可采用条石或瓷砖,使之和池底垂直,喷泉水景常用此方法。混合式水系处理因地制宜,比如在建筑附近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稍远处可设计成自然式以便增加野趣,提高水体艺术性和欣赏性。

3.1.2路堤

路堤是联系水和绿地的桥梁,是现代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常见园林地形要素,可以把路堤设计成微倾斜状,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伸至水面,也可以把路堤设计成台阶式并将之延伸到水中,游人能亲近水体,充分感受水的快乐。

3.1.3水体、台阶

水体是利用溪流或地下水布置而成喷泉、净水池和水道等形式,给园林带来感官上的跳跃式律动和光影上的妙曼变化,增加欢快活泼和灵性生动。不同种类和形式的挡土墙、台地、雕塑在缓和地形地貌突兀变化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台阶是其中最主要形式式这,有效起到行人交通和连接平带的积极作用。

3.2城市广场绿地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时需要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体现不同极美景观。比如纪念碑、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等纪念性园林建设,需对地形进行抬升处理,以营造出景仰膜拜肃穆心情。水景观设计可高可低,喷泉池设计以高或平为宜,旱地喷泉以下沉居多,体现宏伟和壮观,平视体现新近和谐,俯视体现其活泼欢愉。对公共休闲广场以下降地形为,

便于营造群众性表演和市民休憩方便乘坐的景点设施。

3.3街道绿地

街道绿化属于街道景观构成要素,在狭长、单调和封闭道路体现盎然的景观效果,立体空间特别必要,需要高低植物合理搭配外,还需对地形进行合理处置。把地表做成楔状以增强道路连续性和方向性,以方便排水、地下管线和管沟施工,提升和优化立面景观层次,同时有利于防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

3.4居住区绿化微地形处理

居住区地域受限,暴露地面建筑设施多,绿地显得稀小而零碎。居住小区楼房建筑占据面积大,加之电气、通讯等检查井、化粪池用地,绿化面积相对较小,所在居住区环境微地形处理需要独具匠心,深思熟虑,尽可能合理利用有限的绿地资源,在精细和深挖潜力上巧做文章。

3.4.1窨井、化粪池、建筑散水处理窨井,化类池盖板等,要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尽可能通过微地形处理变不利因素为有利,以达到美化、净化和优化之目的。园林绿化时多用花卉或绿篱、藤蔓植物、花坛植物景观将窨井和化粪池盖板予以遮盖,使其和四周人为景观融为一体,和谐美观。

3.4.2楼梯下部空间狭小,潮湿阴暗,卫生状况差,经过微地形处理能够形成一道亮丽的视觉景观,可在楼梯下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出形如溪水的景观,再配以彩色灯光照明,韵味悠长,让人遐想连篇。

3.4.3中庭和井中庭。住宅小区天井视线集中,可按不同景观设计作微地形处理,结合建筑结构和户型,在中庭和天井开挖造形各异的池,打造喷泉、地泉、跌水、小溪流、水石等水景观,将水引至户内,让人贴近自然。

3.4.4楼宇间空地。楼宇间空地面积极少,可以通过适当微地形处理形成高低不平小土包,设计成自然山峰,高低不平,错落有致,众峰之间低矮地段形成山谷,峰谷相间形成微缩景观,把自然搬进家门

3.4.5

通常情况是使绿地边沿形成缓坡逐渐延伸到路面,有利于排水,而且在道路和绿地之间形成有效的缓冲区。可以随意以自然石嵌边或采用短木埋桩,形成野趣景观,使整块绿地清新而不落俗套,让道路和绿地融为一体,使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相得益障。

4结束语:

微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常用方法,需要结合原始自然地形地貌,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予以适当改造和合理设计布局,结合花草、树木、溪流、小径等合理配置,在园林地面建造出大自然实景缩影,由此形成自然景观效果,微地形处理对于增强绿化景观的立体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把园林微地形的多样化处理和绿化设计、施工融会贯通,建设出秀美宜人的园林景观。在园林微地形施工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园林项目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以此更好发挥出园林微地形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怀东.论园林微地形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2]黄维安.关于园林工程中地形微处理的几点见解[J].建材.2012(3)

[3]张胜杰.浅析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方式[J].中国园艺文摘.2010(10)

[4]黄炜岸.关于园林工程中地形微处理的几点见解[J].广东建材.2006(6)

[5]彭思侃,魏开云.论园林微地形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7)

[6]郭蓉芳.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1(70)

[7]韩瑜.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1(4)

[8]吴江红.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

[9]徐宁,廖方.居住区景观设计刍议――以家和花园景观设计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