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 2

吴江区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章丽婷

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或者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

推行图书馆总分馆制,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实现集中采编、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辐射水平与基层图书馆服务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群众。现阶段,我国较发达地区多采用图书馆总分馆管理体系,经过规范化管理达到体系内各级图书馆资源共享与服务交互,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提升服务效益,凸显管理制度与运行制度的科学性。

1.吴江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背景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纲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阐述。《纲要》明确提出:“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这是首次在国家文化发展大方针中,明确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并将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纳入了公共图书馆建设体系。

2007年吴江区总分馆建设被纳入政府25项事实工程之一,并给予政策支持:区政府在建设当年投入引导资金,用于吴江图书馆购置流动送书车、中心监控设备和其他硬件设备,并在年底给予完成分馆建设任务的乡镇资金奖励。至2007年底,在9个建制镇全部完成分馆建设。乡镇分馆由乡镇提供馆舍、装修、设备,委派工作人员,并保证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图书由吴江图书馆统一采编、统一调配。乡镇分馆通过VPN,使用吴江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实现通借通还。吴江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初见雏形,后期又陆续在非建制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建设分馆。

2011年7月,吴江“四位一体”项目正式启动。“四位一体”即整合乡村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这四种原本分散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先在吴江平望、同里、横扇三个镇进行试点,收到很好的效果。2012年在三个乡镇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四位一体”模式在全市全面铺开。

目前,吴江区图书馆共建设有42个分馆及284个“四位一体”基层服务点,在吴江全区范围内实现了“总馆——乡镇——村”总分馆体系全覆盖。

2.吴江区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优势与特色

2.1制度扶持与保障

图书馆经营管理中,总分馆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创新性的模式,但是其经济投入、人力资源、物理等投入较多,具有一定复杂性、系统性特点,经历时间较长。如若缺少一个强大的支持力总分馆制度想要实现长久发展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应有政府的支持并通过制度扶持与经济投入。

吴江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在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统一的管理体制,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业务管理,保证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吴江区图书馆在建设分馆的时候,政府前期投入引导资金用于吴江图书馆购置流动送书车、中心监控设备和其他硬件设备,并在年底给予完成分馆建设任务的乡镇5万元奖励。为保证分馆正常运行,乡镇政府每年在分馆上的经费投入不少于8万元。总馆为每个分馆调配初始藏书不少于5000册,每月为其补充调配图书200册,各分馆的运行情况定期向总馆及乡镇的宣传委员通报。

而在“四位一体”建设上,区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法规或文件形式,建立保障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与总馆、乡镇分馆长期合作运行机制,要求党员远程教育播放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阅览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书籍1500册以上,期刊30种以上,报刊10种以上,电脑5台,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姓名均上墙,开放时间实行公示。

根据吴江镇村分布,区政府投入70万元购置图书流动车,通过改装安装了书架、发电机、独立空调、外接电源接口等设备,任务之一是为分馆、基层点定期调配图书,实现图书有效流转,解决图书更新问题。

2.2完善的管理模式及评价机制

完善的经营管理关乎着图书馆等经营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形式且促进改革创新从而跟上现代化发展,推动系统健康发展。总分馆系统也是如此,科学有效的构建管理模式也是区域总分馆经营发展的基础前提。

为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吴江区图书馆实行“区、镇、村”三级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独立、公正地评价体系。吴江区图书馆作为总馆,加强对各乡镇分馆的规范化管理,并要求各分馆对“四位一体”基层服务点进行协助管理,总馆成立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吴江区图书馆乡镇分馆考核细则》和《吴江区图书馆分馆工作人员季度绩效考核表》,定期对各分馆和分馆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优。坚持总馆管理,明确管理标准,按照总馆管理原则,由各分馆为责任主体,负责对“四位一体”基层点的运行进行管理。

2.3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各行业生产发展,从中就离不开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在系统运营中发挥了重要影响。

吴江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采用统一的Interlib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总馆、分馆、“四位一体”基层点图书通借通还。

2015年7月,吴江区图书馆完成自助设备改造,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办证机、24小时还书机、24小时街区图书馆陆续建设完成,实现图书借阅24小时不打烊。2015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新建盛泽舜湖分馆,为该分馆安装自助设备,实现图书借阅全自助服务,2016年初,在滨湖华城社区建设第一个无人值守的全自助图书分馆——思贤书屋。2017年底,政府引进企业资金,由滨投集团出资建设第一个24小时全自助分馆——联杨24小时市民书房,并实现支付宝信用免押金扫码借阅,开启无卡借阅新里程。

2.4阅读推广活动向基层延伸

吴江图书馆基于总分馆体系平台,精心打造“悦读齐步走”少儿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每年在乡镇、基层点开展活动150余场,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运作模式。通过实行免费办证、流动车流动图书借阅、延伸“垂虹讲坛”、送展下乡、少儿阅读活动基层推广等,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把活动向乡镇、农村基层点大力推广,让基层群众享有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3.吴江区总分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3.1分馆及“四位一体”中心的效益水平差异较大

从实践来看,尽管我们总馆竭尽全力做好分馆的业务指导、技术维护、资源调配、人员培训等工作,在管理上也严格把守,督促分馆提高服务质量。但分馆之间存在明显的效益差距,从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位于盛泽镇的两所分馆图书借阅量分别是112270册与152585册,而位于七都镇的两所分馆图书借阅量分别为4637册与4573册,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差距。这跟当地镇政府对文化的宣传力度、当地的人文环境及馆舍条件都有很大关系。盛泽镇的两所分馆,一所位于济东会馆内,是嘉庆年间所建的丝绸会馆,是文物保护单位,后改建成图书馆,古色古香,环境优雅,安静舒适,特别适合阅报看书;另一所位于盛泽文化中心四楼,馆内面积2500平方米,有专门的儿童阅览室,日常开展的阅读活动也相对较多,文化中心的文化氛围也比较好,对读者也是一种吸引。七都镇的两个分馆馆舍面积都比较小,大约在300平方米左右,相对比较拥挤,镇政府对图书馆的宣传上面也比较薄弱,几乎不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3.2阅读服务活动开展的局限性

目前,我们乡镇分馆及基层服务点的阅读活动主要是总馆策划、委派、组织,全年的总场次非常多,2017年达到150场以上,但是分馆与基层点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没有办法做到阅读活动全覆盖。分馆与基层点又很少自主开展阅读活动,缺乏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活动的缺失,使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得不到宣传及有效利用。

3.3加强指导,提高社会效益

现在,吴江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完善已经形成构架,分馆及“四位一体”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全部到位,如何提高分馆及“四位一体”中心的社会效益,在群众中产生影响力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阅读活动的开展本身对图书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推广作用,总馆除了将自身优秀的活动送到基层,更应当对基层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分馆及基层点自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将优秀案例做成模板在基层推广,培养基层馆活动馆员,建设基层馆志愿者队伍,对基层活动馆员进行实质性鼓励等措施加强基层阅读推广活动。当基层能可持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那么了解基层馆的群众就会越来越多,社会效益也就上去了。

参考文献:

[1]潘丽敏.吴江市乡镇分馆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图书与情报,2010(1):103-105.

[2]杨阳.四位一体,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J].新世纪图书馆,2013(11):66-68.

作者简介:章丽婷,女,吴江区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