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甲流患者隔离期间干预效果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心理干预对甲流患者隔离期间干预效果的观察

梁春虹

梁春虹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福建厦门361100)

【摘要】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患者隔离期间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30例已确诊为H1N1流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以此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为(43.12±5.24),SDS评分为(45.36±3.73);对照组SAS评分为(51.25±4.08),SDS评分为(59.48±3.52),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排除甲流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心理应激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89-02

甲型H1N1流感(甲流)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能在人群之中迅速传播,其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喉痛、浑身乏力、容易疲劳等,甚至会出现腹泻、呕吐、肌肉痛或眼睛发红等。甲流患者部分病情迅速发展,持续高热,可造成急性呼吸窘迫、肺出血、肾功能衰竭以及多器官功损伤等,继而发生休克死亡,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给社会公众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和精神困扰,比如产生恐慌、紧张、焦虑、敌对或抗拒等负面情绪,十分不利于了临床的治疗和疫情的控制。为了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笔者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隔离诊治的30例H1N1流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其中15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隔离诊治的H1N1流感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为(32.2±2.5)岁,所有患者病症诊断均符合《甲型H1N流感诊疗的方案》通知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肾脏严重损害及精神异常的患者。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给予隔离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心理和精神需要是人类生存需求的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处于隔离治疗的状态,不仅受病痛的折磨,同时还担心自身社会地位下降,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困惑。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心理干预,向患者详细介绍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案,强调隔离治疗的必要性,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顾忌,耐心介绍治疗的预期效果,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消除患者敌对的心理情绪,确保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营造良好的隔离环境:在隔离区设置患者专用电话,调动患者家属因素,鼓励家属与患者电话沟通,确保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支持,有利于缓解患者抑郁的心理,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1]。同时在隔离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主动关心患者的心理感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增强患者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利于缓解患者恐惧的心理。

(3)制定有效探视制度:H1N1流感具有传染性,患者患上H1N1流感后害怕自己被当作“传染源”而受到歧视,继而产生悲观的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发展趋势,向患者解释H1N1流感通过有效的治疗而得到控制,消除患者自卑感。同时医院应当制定科学的探视制度,保持患者正常的社交关系,满足患者被关注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失落的情绪。

1.3评分标准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若患者SAS评分高于50分,则表示患者存在焦虑心理问题,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若患者的SDS评分高于53分,则表示患者存在抑郁心理问题,评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方法

选择SPSS14.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同t检验计量资料,用(P<0.05)表示组间差异。

2.结果

经调查发现,所有患者在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敌对及抑郁等心理,对比无差异(P>0.05)。经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问题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对比有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对比(x±s)

组别例数SAS评分SDS评分

实验组1543.12±5.2445.36±3.73

对照组1551.25±4.0859.48±3.52

注:两组患者护理后SAS及SDS评分有差异(P<0.05)*

3.讨论

H1N1流感患者危害性较大,病死率较高,且治疗期间,为了避免H1N1流感传染,患者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心理、敌对心理及抑郁心理等。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负面心理。主要由于H1N1流感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危害大等原因产生;敌对心理主要表现为否认、抗拒、抵触、敌对等,患者住院隔离治疗期间,不愿接受“H1N1流感患者”的角色,从而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抑郁心理主要表现为悲观、无助、抑郁、失落等情绪,在隔离区内治疗,患者面对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无助失落感,加上得知自身患有传染病,容易产生抑郁、内疚、委屈的心理[2]。在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应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通过精心护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的焦虑感。在本研究中,实验组经护理干预,SAS评分为(43.12±5.24),SDS评分为(45.36±3.73);对照组SAS评分为(51.25±4.08),SDS评分为(59.48±3.52),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说明护理干预对甲流患者隔离期间心理问题具有积极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心理,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有利于治疗。

综上所述,在H1N1流感患者隔离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心理干预护理,改善患者焦虑、敌对及抑郁等心理,进一步提高H1N1流感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周小玲,阎小娜.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0,02(05):48-49.

[2]绳东霞.与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15(3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