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类动物纪录片创作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21
/ 2

自然类动物纪录片创作分析与研究

顾铁流

(南宁电视台,530022)

摘要:现如今,在国际纪录片产业环境中,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正获得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其已成为了国际纪录片市场的制作主线之一。基于此,本文以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所具备的通过动物反思人类自身行为、通过动物展示大自然的美丽等创作意义为出发点,集中研究了其具体的创作方式。以期可以有关纪录片团队,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自然类动物纪录片;动物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引言:

自然类动物纪录片运用视听语言的形式,对动物的生存状态做出形象表达,这些影像会通过各种加工手段,形成超越银幕符号的表象意义,成为审视人类自身的另外一种象征。正是这种独特的关注视角和表现形式,使得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电影亚类型,其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将促使影视界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迈进。

一、自然类动物纪录片的创作意义

自然类动物纪录片的创作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1)通过动物反思人类自身行为,现如今人类给自然界带来了很大破坏,造成了很多动物都濒临灭绝。而通过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人们能看到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有家人、有感情的,这无形中将促进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得到提升;2)通过动物展示大自然的美丽,人类和动物都是大自然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人们能够看到很多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的自然界场景,这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将发挥基础性作用。

二、自然类动物纪录片的创作方式

(一)故事化的情节叙事手法

一部好的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也应该成为一个好的故事,也只有通过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其才能够对观众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其在创作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合理安排故事悬念,自然类动物纪录片强调真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只是记录镜头的单调罗列。优秀的纪录片需要在纪录片中穿插一些故事悬念,这可以充分提升录片的观赏性。

例如:某电视台所拍摄的一部蜜蜂纪录片,讲述了一个蜜蜂从产卵一直到死去的整个过程中,同时对一个蜂巢里蜜蜂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全程记录。其在片头向观众介绍到:这样一个大的蜂巢中居住的全是雌蜂,雄蜂去了哪里呢?利用这一设问,观众的好奇心被挑动起来,并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而努力寻找着答案。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观众们看到了一只雄性蜜蜂从虫卵中孵化、成长、交配后,其随即被蜂王和工蜂赶出蜂巢的经过,明白了蜂巢中全是雌蜂的原因,并为雄蜂的命运感到叹息。由此,观众的注意力不但得到了集中,也明白了自然界自有一套不为人知的发展规律,人类需要予以尊重,这样在无形中有能够充分提升观众的环保意识;

2)合理安排故事冲突,自然界弱肉强食,动物间的生存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在自然类动物纪录片制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着眼于动物间的冲突来完成制作。例如:某电视台所拍摄的一部非洲草原纪录片,其中着眼于草原上狮子、鬣狗等食肉动物与斑马、羚羊等吃草动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展现了非洲大草原上物种之间的残酷竞争场面,环环扣人心弦,带给了观众以高度的视觉美感享受;

3)但动物之间也并不总是处于冲突和竞争之中的,它们相互之间还会存在着一种以牺牲个体利益的方式,来为其他动物提供帮助的“利他行为”。这种利他行为在很多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中都有所展现。例如:某电视台拍摄的一部关于非洲黑猩猩的纪录片中,一只小黑猩猩在出生后就与其母亲失散了。正当它将要濒临死亡时,一只与它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母黑猩猩收留了它,并作为母亲的角色一直将小黑猩猩抚养长大,给了观众以很大感动。其实,这种利他行为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这不仅仅是由于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相互关爱的情感,也是出于其生存和繁衍的本能。而作为动物中的一份子,尽管这种利他行为在人类社会并没有完全消失,但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而优秀的自然类动物纪录片却可以帮助人类重新找回这份自然天性,它能让我们意识到人类不是神、人类只是自然的一份子,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要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样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和谐相处。这样,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也将被赋予道德属性功能,其不但能够使人类反思自身在自然面前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可以进一步使人类反思其社会中所出现的问题,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将十分有利。

(二)多样化的拍摄镜头表现

一部好的自然类动物纪录片对拍摄镜头的技巧性要求很高,也只有使镜头的切换角度变得多样化,纪录片才能将一个广阔的自然界中动物们的生存百态,充分展现给观众。为达到以上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飞行拍摄镜头,飞行拍摄镜头可以有效突破视觉空间限制,是自然界信息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得到展现。特别是在对鸟类生存纪录片,飞行拍摄镜头将占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将鸟类的飞行状态准确地记录下来。例如:某纪律片制作团队通过飞行拍摄方式,以鸟儿视角将大地、河流、海洋等自然景观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感受大自然壮丽的同时,产生出了强烈的保护自然意识;

2)高速拍摄镜头,高速拍摄镜头主要运用于对高速运动的动物,如猎豹、旗鱼、蜂鸟等进行拍摄,帮助观众了解这些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都出于何种状态,以使观众对能够更加了解行动快的动物;3)微距拍摄镜头,很多动物像昆虫、蜘蛛、浮游动物等都很小,以常规的摄像镜头无法将其看清,这时就必须要通过微距拍摄的方式,将小动物放大,使观众能更清晰的看清其生活状态,也帮助其进一步产生对微小动物的认识;4)隐藏拍摄镜头,很多动物的生活过程具有隐蔽性,很多时候人们也是无法近距离对其拍摄的。这时人们就可以采用长焦镜头或伪装摄像机的手法,来获取动物不为人知的一面。例如:某纪录片制作团队,在对南极企鹅进行拍摄时,为了获得企鹅内部的生活场景,制造了伪装后企鹅摄像机,使其可以深入到企鹅群之中,获取了很多珍贵的企鹅生活画面。

(三)拟人化的动物情感展示

动物也有情感,也有属于其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一部优秀的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不但要对动物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表现,更要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拟人化的展示出来,这就需要纪录片制作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拟人化的解说,一个好的纪录片必须要配备一个好的纪录片解说,而在解说的过程中,解说者就可以为片中的动物赋予人类的思想情感。例如:在一个企鹅孵蛋的纪录片中,雄性企鹅和雌性企鹅为了孵蛋而轮流出去觅食,这时解说者就从为人父母的角度,诉说企鹅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和其对子女深切的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感染了观众,使观众明白了动物在情感上和人类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对动物应该向对人一样爱护它们而不是要伤害它们,这样就无形中促进观众产生出了强烈的保护动物意识;2)拟人化的细节表现,动物所拥有的情感体现在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创作自然类动物纪录片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应多注重动物间在群体生活的过程中所展现出丰富情感。例如:某大象生活纪录片,就重点展现了大象群体生活时,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爱,使观众感受到动物之间所存在的爱与温暖,从而使其在产生感动也由然而产生出保护动物的欲望[2]。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集中分析了自然类动物纪录片的创作意义和创作方式,认为需要通过故事化的情节叙事手法、多样化的拍摄镜头表现、拟人化的动物情感展示等创作方式,才能保证所拍摄出的自然类动物纪录片达到优质。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有关纪录片团队,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此来促进其自然类动物纪录片的制作水平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1]何子婵.BBC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探析[D].西北大学,2015.

[2]尤元学.来自心灵的呼唤—动物题材纪录片研究[D].河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