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特色探讨华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特色探讨华夏

华夏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天津300467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新契机,面对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城市规划设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从城市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城市发展现状,合理规划设计,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优化建议

1生态城市的内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加大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压力,优化城市环境,突出城市的功能性和地域特色,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谱写生态城市新篇章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主旋律。生态城市具有可持续性、高效性、生态性等特征,生态城市建设能够通过调整资源的运用,保证资源运用的合理性,满足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提高了资源的运用效率,强调资源的循环使用,促进各行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把生态平衡和城市系统相融合,呼唤人们回归自然,使人们更关注健康,倡导人文精神,提现人文关怀,使人和自然协调统一,共同发展。

2优化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突出城市特色的相关建议

2.1加强绿化,优化城市环境

绿化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绿化建设能够减少噪音、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绿化效果等。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使公园的绿地和湖面相呼应,构成绿地斑块,并使河道与街道绿化形成的绿色廊道结构,与农田、防风林等郊野景象共同构成一个带形相接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完善绿化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满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绿化植被和绿化形态结构,例如,道路两侧设置防护林,广场设置景观墙,住宅小区的绿地等,并与城市的能源消耗、用水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分布、环境污染等其他指标统筹规划,合理设置,构建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2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构建绿色海绵城市

水是生命之源,在城市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水资源紧缺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优化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加强污水处理,减少废气、废物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构建绿色海绵城市。规划设计雨水处理系统,把经处理的污水、雨水用于农田灌溉,优化排水、蓄水系统设计,通过绿色海绵城市的构建,提升城市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把绿色海绵理念运用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提升城市的整体蓄水、排水能力,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城市抗旱防洪实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降低能耗,优化能源使用

降低能耗,优化能源使用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力度,减少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能源的使用,如煤炭,对能源使用合理规划,以低碳、节能、环保为基本出发点,例如,发电的余热可以用来取暖,既减少了废气排放和环境污染,又节约了能源,优化了城市环境。通过能源生态指标的制定,约束城市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

2.4生态交通

交通运输是城市的枢纽,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如电动车,构建低碳环保的城市生态交通运行体系,运用网络优势,提高各个交通网点之间沟通联系,将各个路段的交通信息实时传递给交通运行的管理部门,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控,不断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从实际出发,倡导绿色交通,多步行,尽量少驾驶私家车出行,乘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减少污染和噪音,加大绿色出行方式的资金投入,在城市的街道上设置共享单车,既环保,又能增强人们的公德意识,通过生态交通体系的构建,推动城市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5道路设计

道路是交通和人们出行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道路路线,缩小两点间道路的直接距离,减少施工的工程量,节约原材料,合理规划道路线位,减少因道路施工建设对植被区和景观区的占用,旧路改造以改为主,有效运用旧路的优势和原材料,促进资源的重新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加强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优化,加大绿化带的配置力度,隔离噪音,优化空气质量,优化道路等级,减少和避免车辆的绕行、拥堵现象,缓解交通压力,降低因汽车尾气的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2.6重视生态景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

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体现,代表着城市的风格和发展状况,因此,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在设计过程中,把控好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的内在联系,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把城市文化和生态环境有机融合,通过生态景观体现生态效益,突出城市的人文特点。江河湖两岸的林带、公园、广场都可以融入景观设计,还可以通过生态景观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突出城市的循环经济特色。

2.7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例如在城区内应加强对一些较大的河流的保护,在人工河道设计中,应尽量保留自然的堤岸曲线,并通过绿化设计,保护水土,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既有助于调节气候,又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对防风固沙,抗洪排涝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人文、经济和环境因素,调整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将设计方案和实际考察的资料相比对,反复推敲,加以修正,保证设计方案科学合理,通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促进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3结语

在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健康舒适是人们的心理诉求,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健康生活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采取加强绿化,优化城市环境、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构建绿色海绵城市、降低能耗,优化能源使用、生态交通、道路设计、重视生态景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等优化措施,突出生态城市特色,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生态城市规划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减少环境污染,优化能源结构,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节约不可再生资源,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腾飞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黎静.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7(9):41-41.

[2]李起金.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13).

[3]梁倩.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8(3).

[4]陈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城市建筑,2017(6):39-39.

[5]李明曦.浅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相关问题实践思考[J].科技展望,2017,27(22):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