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乡村智能农配网工程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新时期乡村智能农配网工程建设研究

梅冬万紫艳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地区电网存在的问题以及智能电网建设要求,阐述了农村地区智能电网建设思路,并以配电网建设改造与综合能源服务为重点,从实现地区绿色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农村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农村地区的智能电网建设方案。

关键词:农村;智能;农配网工程建设

引言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可为地区农村发展提供绿色、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是地区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源侧,智能电网实现多类型分布式能源的友好接入,充分利用地区各类可再生能源资源;在网侧,智能电网依靠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与量测传感技术实现电能的安全、灵活、高效传输;在用户侧,智能电网致力于节约、高效率的电能消费。

1农村地区智能电网建设需求与特点

以配电网为中心,提升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配电网是沟通大电网和用户的重要环节,起到将电能由主网分配至用户的作用。灵活可靠的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一般而言,受地区经济和历史发展水平影响,农村地区配电网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且在配电网自动化等智能化建设方面稍显落后。因此,有必要针对农村地区配电网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减少配电网故障次数和停电时间,提高配电网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普及配电自动化并建设智能配电网一方面能够缓解供电约束、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满足分布式电源和多元负荷的灵活接入要求,促进分布式电源和多元负荷的即插即用。将综合能源服务作为电网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电网是地区能源体系的核心,是城市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和重要支撑。地区产业农村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对电网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电网公司应将智能电网建设与地区农村升级相结合,以电力智能化应用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分布式能源建设及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服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将农村地区电网打造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以有效支撑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地区智能电网建设重点

加强农村智能电网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智能电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智能化手段解决农村低电压、三相不平衡等问题,提升农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美丽乡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改造乡村电力基础设施,促进具有田园风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加强城镇智能电网建设,实现地区绿色发展。城镇智能电网建设重点在于通过智能化技术和手段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首先,通过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友好互动,构建多类电源保障的绿色城镇电网;第二,智能配电房、电网智能分析决策等技术应用可使城镇电网运行更加智能化;第三,通过智能家居、智能营业厅等客户端应用,可以形成便捷高效的城镇电网用户服务体系。

3农村地区智能电网建设方案

3.1加强地区配电网网架规划建设

构建灵活简洁的中压电网。根据上级变电站的布点、城市规划、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需要,结合地理环境,构建接线方式灵活简洁的中压电网。将中压配电网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各分区配电网应有明确供电范围,不宜交叉和重叠。提升低压电网可靠供电水平。坚持分区供电原则,构建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低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一般采用单电源辐射接线,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并根据导线截面、负荷等参数,校验供电半径是否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配电变压器容量应根据负荷需要选取,柱上变压器应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配置,并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

精细化治理农网低电压问题。首先,有针对性地改造低压电网,解决台区电压偏低问题。梳理造成台区电压偏低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通过新建、分拆台区以及加装低压调压器解决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问题;通过延伸四平线、调整三相负荷解决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通过配变增容解决配变重过载问题等;第二,采用新技术解决低电压问题。采用调容变、子母变解决季节性负荷造成的重过载、低电压问题。通过在供电末端安装单相配电变压器,分割低压网络和负荷,解决零散用户低电压问题。在有低电压问题或低电压风险的台区装设在负载运行中能完成分接头电压切换的调压变压器,实时调节低压侧电压,确保电压质量;第三,加强电压监测管理,探索台区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机制。加强电压监测和电压分析工作,在10kV农网线路末端增设电压监测点,利用低压集抄、智能电表数据,实现低电压监测功能的大面积覆盖,实时掌握电压数据,为治理电压质量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3.2加强地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提升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配电自动化应通过对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支撑配电网调度运行和抢修指挥等业务需求,并为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信息。新建或改造县级调度和配电自动化系统应采取地县调一体化建设模式,具备电网运行监控基本功能以及遥控安全约束、运行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等功能。

完善配电网通信网建设。在配电网信息化方面,应遵循相关信息安全防护要求,充分利用成熟的信息交换标准格式,实现规划设计、调控运行、运维检修、营销服务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并实现数据源端唯一、信息全面共享、工作流程互通、业务深度融合。

推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加强地区智能电网和低压集抄体系建设,实现用电信息的有效采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逐步实现对区域内电力用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并通过信息交互实现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统计到户。加大智能费控电表应用,其功能包括余额不足告警、负荷开关控制、电能质量与停电监测所需信息的采集及上传等。

3.3开展配电网智能化技术应用

进一步提升配网自动化和智能运维水平,提升配电网信息监测、分析预警、故障定位、电网自愈等能力,满足“可观、可测、可控”的要求,以更好支撑配电网运维、检修、故障处理等工作,实现电网智能化及与运营管理人员的友好互动。

推广城乡智能配电网分析决策系统及其与相关系统的融合。长期以来受投资和重视程度影响,欠发达地区配电网除了网架比较薄弱之外,还普遍缺乏实时监测手段与自动化管理手段。因此,建议建立城乡智能配电网分析决策系统,其具备停电辅助决策、状态估计、异动管理等功能,可实现配电网运行的优化,并提升电网节能降耗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决策系统与计量自动化、停电管理等系统的数据通道,实现调配营融合的信息监视和图形化运行方式管理、停电和恢复供电分析、计及分布式能源和需求侧响应的运行方式优化等应用。开展智能营业厅建设。目前传统供电营业厅整体科技应用能力薄弱,用户对供电企业的服务形象认识相对单一,对未来智慧电网和智能用电缺乏认知。供电营业厅需要借助新型技术手段与管理模式,通过建设高效的智能自助化营业厅,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客户满意度和供电服务品牌形象的提升。具体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开展智能用电互动体验系统研发和试点、建设智能服务终端等。

结束语

智能电网是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区转型发展迫切需要电网提升配电自动化水平,同时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加节约、高效的能源。

参考文献

[1]黄新佳.新时期农配网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7(13):258.

[2]吕金笛.新时期农配网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7,23(31).

[3]周智明.加强农配网工程的前期管理的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6(47).

[4]李鑫源.新时期乡村智能农配网工程建设研究[J].乡村科技,2017(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