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沙港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中心的优劣势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新沙港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中心的优劣势浅析

张方园/

张方园/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一、世界港口发展历史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物流中心”,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于一体的物流功能,港口逐渐演化为世界全程运输服务中心和国际商贸后勤基地。

二、新沙港发展现状

新沙港是广州港集团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港区之一,同时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内陆港口。码头水深12.5,现已建成3.5万吨级泊位10个,最大可停泊11万吨级的轮船,年吞吐量近6000万吨。已建成泊位中包括煤矿泊位三个,集装箱泊位三个,散粮泊位一个,汽车滚装码头一个,杂货和通用泊位共两个。

由于华南地区对煤炭需求量大且自身煤炭储量稀少,新沙港作业货类以煤炭、散粮等散杂货为主;同时,作为9个具有沿海整车进口权的口岸之一,商品车进也逐渐发展成为新沙港主要作业货类之一。新沙港以其先进的装卸设备、便利的通关条件,以及连通全国的港口铁路专线,能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

目前,在新沙港区后方投资设厂的有中央直属粮库,统一嘉吉厂、华农饲料厂、中谷油脂和玖龙纸业等大批企业,在港区周围形成了商贸云集、物流畅通的经济发展环境。新沙港区“前港后厂”的格局已初具规模,已经实现了第二代港口功能,正逐步向实现第三代港口功能发展。

三、新沙港腹地物流服务的社会需求

新沙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紧贴资源需求地和消费市场,货源充足、物流服务需求旺盛。拓展新沙港物流功能,首先可以满足广州市技术开发区和邻近东莞工业园区加工贸易进出口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为广州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最佳的原料、商品分拨、配送以及销售地的运输等,以实现即时性供货。其次,也能够进一步带动临港工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企业驻扎。

四、新沙港发展港口物流中心的可行性浅析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经济贸易的增长产生了大量的货源,使该地区各港口的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年增长。2012年新沙港吞吐量超过6000万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就临港工业而言,目前临港产业中心已有13家大中型企业入驻,投资总额为662383万元。此外麻涌新沙工业园和麻涌新沙物流园两大园区组成的临港产业中心依托新沙港也已建立起来。就新沙港主要辐射地区而言,有充足的货源及物流服务需求。

新沙港历年来吞吐量不断呈上涨趋势,2012年更是突破了6000万吨。新沙港的业绩及临港工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了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新沙港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内陆港,应发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力作用,顺应社会需求,要充分发挥物流中心的辐射和扩散效应,强化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功能,积极为区域内商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提供服务。

因此新沙港必须拓展物流功能,逐步向第三代港口功能发展,在满足临港工业物流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广州市技术开发区和邻近东莞工业园区加工贸易进出口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为广州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最佳的原料、商品分拨、配送以及销售地的运输、仓储、信息等服务,以实现即时、高效的一体化物流服务。

五、新沙港发展第三代港口物流优劣势分析

(一)新沙港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

(1)区域优势

新沙港区位于东莞和广州交界处,两市均是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与经济交流的枢纽,经济规模可观,整体实力雄厚,云集着大量的企业、工厂以及银行,形成了区域物资集散地和对外贸易的中转站,融汇了庞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并且拥有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在区域生产、流通、经营和消费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2)经济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工业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煤炭匮乏,必须大量外进;二是工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世界性加工基地,其产品需要大量外出;三是该地区国民消费能力旺盛,吸引国内外各类消费品进入,逐步成为国际性市场。这种大进大出的格局,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集疏运优势

新沙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物流网络完备,铁路专线深入港区,联系港口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江海联运条件优越,便利的集疏运条件使得新沙港形成规模化的集散能力,而随着近年来港口建设和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专业化、信息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升,为新沙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新沙港发展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低

各码头公司和船运公司虽已全面接入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较高,但运输、仓储、船代、货代及其他相关物流企业之间尚未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影响运作效率。整体信息化水平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不相适应。

(2)市场竞争加剧

在港新沙港区周围方圆不到100km的范围内,分布着香港葵涌港、深圳港、珠海高拦港、惠州港、东莞虎门港等几个现代化港区。而且在建即将投产的私有或国有港口也不在少数,而这些港口的腹地基本都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竞争激烈在所难免。此外随着广州港南沙港区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使竞争更加激烈。

六、新沙港发展口物流的建议意见

(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确定发展物流的切入点

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潜力,确定新沙港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逐步充实以延伸服务为切入点的分拨、配送、集散、中转、仓储业务,充分发挥港口的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要。

(二)不断创新,提高竞争能力

物流本身就是一种流通组织形式的创新。新沙港要争取份额、开拓经营领域,就必须以创新作为竞争手段,运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物流服务方式创新赢得市场。技术方面要注重物流软硬件的配套,提高科技含量。物流方式创新,就是充分利用新沙港的区位优势和区域环境资源优势,开辟新的物流网络,提高港口在物流领域的份额。

(三)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

信息系统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物流商、第三方物流商、货主、海关和仓储、运输工具等共享信息,是供应链一体化的前提。港口不仅是货物流通的中间环节,而且是信息流通的中间环节,物流服务要求以港口为基地的电子信息、交流从以前分散的、局限的流通发展成为高精密的、连接运输链各方的信息流通方式。

(四)完善以港口为节点的集疏运系统

为了提供快速、可靠和灵活的物流服务,港口必须能够提供与其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相连接的高效集疏运系统。为此,世界各先进港口都非常重视与港口连接的铁路、公路、水陆集疏运通道的建设。新沙港以广州港集团、铁路货运站、公路主枢纽货运站为依托,以水运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为基础,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综合运输体系,继续巩固其集疏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