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瘀化痰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通瘀化痰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0例临床观察

沈诚玮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上海市201799

【摘要】目的:探索通瘀化痰汤在治疗风痰瘀阻型急缺血性脑卒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上海市中医医院门急诊及住院部内2017年9月到2018年8月时间内12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的患者,使用相同的人数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并将其分为常态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60人。其中给常态组(n=60)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措施,给观察组(n=60)使用通瘀化痰汤的治疗措施,最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结合两组患者在临床观察的表现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肢体能力、视觉能力、语言能力、意识水平的指标优于常态组的患者,并且观察组的效果尤为显著,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瘀化痰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将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极大的提升,最终促使患者的精神功能得到优化,并提高了患者的自制能力。

【关键词】通瘀化痰汤;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治疗

引言:

缺血性脑卒包括于短暂性缺血、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等多种病理的表现方式,这也是导致脑中风疾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据调查,最近几年AIS(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占据极大的比例,这也是造成组织坏死及软化的主要原因[1]。由于局部动脉的供血速度减少或完全中断,因此缺血性脑卒的治疗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上述,本文针对社区内选取的120例患者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在过程中探讨通瘀化痰汤联合西医药物治疗AIS的效果,现在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依据《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并选取了年份为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上海市中医医院门急诊及住院部接诊、住院的120例患者进行探索。其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性别,男性患者81共人,女性患者共39人;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43岁,平均年龄(54.63±1.9)岁;其身高、年龄、病程、性别都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

1.2.1纳入标准

①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指数(NHISS指数)数据在6至22纳入研究范围。②年龄在41岁至77岁范围内纳入研究范围。③切合缺血脑卒诊断标准并附有MRI或CT的诊断报告纳入研究范围。④能够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的患者且症状发生于3天内纳入研究范围内。

1.2.2排除标准

①排除心源性栓塞、脑出血及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的患者。②排除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③排除对两种以上食物或药物过敏的患者[2]。④排除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⑤排除昏迷的患者。

1.3方法

1.3.1常态组的治疗方法分析

常态组的治疗方法以传统西医的药物模式进行治疗,且规定阿司匹林药物1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依达拉奉30mg。

1.3.2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分析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以常态组的药物为基本进行相关的拓展,并加入通瘀化痰汤进行治疗,同时引导两组患者不能通用中风类药物。另外,需要两组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且能在症候初诊和试验1、2周分别记录1次试验数据,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①需要基于常态组的药物使用规格,即阿司匹林药物100mg(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口服),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0.9%NaCL0.1L稀释注射,30分钟内注射完)②需要严格规范通瘀化痰汤的规格,并依据规格要求患者服用,具体包括水蛭12g地龙9g天麻9g、炒白术9g、甘草6g、法半夏9g、泽泻30g、川芎12g、茯苓9g、白芍30g[3](每日1剂,代煎,早晚饭后30min服用,温水持续服用2周)。

1.4观察指标

患者通过评测NIHSS的基础分数参数(分值越低则健康程度越好),并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评估与观察,对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生活状态参数评测。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内容使用SPSS18.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同时需要判断统计参数在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实现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使用NIHSS评分数据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探索,可以明确的体现观察组的患者的评分参数低于常态组的数据评分参数((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其疗效总体高于常态组,且评分标准统计参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3.讨论

3.1通瘀化痰汤的应用价值

通瘀化痰汤治疗效果对于临床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必须及时对缺血性脑卒进行干预,并在过程中确信中医文化的治疗效果和核心特色,促使患者生活水平和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并深化中药的作用,进而拓展良好的社会效益[4]。(P<0.05)。

3.2通瘀化痰汤的运用结果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对于使用通瘀化痰汤在临床观察的效果、恢复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且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常态组的基础参数,且观察组的总治疗率为54例显著高于于常态组的47例,同时观察组的参数显著进步效果大于常态组的参数,由此深知,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拓展(P<0.05)。

综上所述,在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需要拓展中医的内容于实际治疗过程,促使病理的临床效益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汪麟,李继杨,孙连庆.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辨证施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181-185.

[2]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16-219.

[3]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10):1114-1120.

[4]王伟英,桑文文,焉双梅,etal.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