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注射液在癌症疼痛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地佐辛注射液在癌症疼痛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

毛莉

毛莉(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血液肿瘤内科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研究应用地佐辛的护理对策。方法40例癌症疼痛患者使用地佐辛注射液,观察使用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变化、疼痛缓解度和不良反应,并作相应护理。结果全部患者获得中度以上的缓解,有一例出现轻微头晕,并进行护理。结论地佐辛用于治疗癌症疼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癌症疼痛地佐辛观察护理

癌症疼痛(CancerousPain)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它可从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破坏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患者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合理的镇痛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机体痛苦和精神压力,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地佐辛(Dezocine)是国家二类新型镇痛新药,由扬子江药业集团于2009年10月在国内独家上市。本研究通过观察地佐辛治疗癌症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做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地佐辛在癌症疼痛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对策。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癌性疼痛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7岁,肺癌11例,乳腺癌7例,肝癌7例,胰腺癌6例,胃癌5例,直肠癌4例。

2观察项目及方法

2.1观察治疗的镇痛效果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填写疼痛调研问卷,包括用药前后疼痛强度、疼痛缓解度、镇痛效果评价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事件。

2.2疗效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疼痛强度,比较患者用药前后最大疼痛强度情况。从0分到10分疼痛程度逐渐增强: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2]。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VAS下降程度来评定:VAS下降率≥80%为显著有效,20%~80%为有效,≤20%为无效,VAS上升者为恶化。临床有效率为显著有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2.3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后2、4、6h的血压、呼吸次数、脉搏、恶心评分、呕吐评分、Scott镇静评分、皮肤瘙痒评分、以及有无尿潴留[3]。

3用药方法抽取地佐辛注射液原液(加罗宁,规格5mg,扬子江药业集团)肌肉注射。

结果

1用药前后VAS变化40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用药前后VAS变化见表1。

表140例患者用药前后疼痛的比较

2疼痛缓解度40例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度:显著有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0例,恶化0例。

3不良反应40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均无明显变化,无恶心呕吐,无嗜睡,无皮肤瘙痒,无尿潴留。有1例出现轻微头晕,可行走,无定向障碍。

护理

1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讲解疼痛的基本知识,消除诸如“感到疼痛很神秘”、“认为会持续疼痛”、“认为疼痛不可解除”等错误疼痛信念,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疼痛信念,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4]。

2创造良好舒适的医疗环境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及时更换床单,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重视对患者的精神支持;体位舒适,注射时采用无痛技术,保证大小便通畅。

3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表情和蔼、语气温和、耐心细致,用积极的态度使患者明事理,情绪稳定;关心帮助患者,对其困难和需要,尽能力解决,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剧烈;强化正常行为,帮助患者制订力所能及的活动计划,鼓励患者参加活动。

4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虽然可行走,无定向障碍,但仍需嘱患者在扶持下缓慢而行,防止摔倒;起床时缓慢改变体位。

讨论

经典的阿片受体可以分为μ、δ、κ三种。阿片激动脊上和脊髓μ受体引起止痛效应;激动脊上δ1和δ2受体引起镇痛效应。κ受体激动剂抑制中脑-边缘通路引起镇痛效应[5]。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主要激动κ受体,对δ受体也有一定的激动作用,而对μ受体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对呼吸抑制作用减轻。本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镇痛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无阿片药常见不良反应如便秘、尿潴留、恶心呕吐等。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癌症疼痛的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上一些新药的应用,对于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地佐辛注射液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张素霞.疼痛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63-64.

[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11):483.

[3]计根林,张林,郑恒兴等.纳络酮对硬膜外泵注芬太尼所致阿片类副反应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4):485-488.

[4]贺婷,张美芬.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疼痛信念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909-911.

[5]汪春运.阿片受体与临床效应.中国全科医学,2008,5(11):90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