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与最佳剂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与最佳剂量分析

黄恋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湖南株洲4122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及最佳剂量。方法:我院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试验组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症状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较好,大剂量用药可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丙种球蛋白;临床效果;最佳剂量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以急性发热出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并且男性患儿的数量明显多于女性患儿[1]。小儿川崎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相关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病原体感相关,但并未得到临床证实。患儿发病后可自行恢复,但一些患儿会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因此需要在其发病后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并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对小儿川崎病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及最佳剂量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川崎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0岁,平均(5.22±1.45)岁。试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11岁,平均(5.39±1.58)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对照组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按照1g/㎏的标准使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日给予患儿1次治疗,治疗2d后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对患儿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

试验组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按照2g/㎏的标准使用丙种球蛋白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给予患儿2次治疗,治疗2d后使用阿司匹林进行联合治疗,让患儿按照30~50㎎/㎏的标准口服阿司匹林,每日3次,患儿退热后逐渐减少用药量,治疗2周后将用药量减少为3~5㎎/㎏·d,疗程为8周。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进行统计。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儿淋巴结肿大和黏膜充血等症状基本消失,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温明显下降但未达到正常范围为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发生心血管并发症为无效。症状改善时间主要是对患儿黏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等症状改善时间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

表1数据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表1两组治疗效果(例/%)

2.2两组症状缓解时间

分析表2数据,试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表2两组症状缓解时间(x±s,d)

3.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儿科常见病,患儿发病后通常以体温升高为最初表现,之后可出现皮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和手足硬性水肿等症状,对患儿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患儿发病后发热的持续时间通常较长,一般超过5d,一些患儿的发热甚至可持续3~4周,对患儿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根据临床研究,患儿在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时可能会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瘤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儿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因并发症而死亡[2]。临床上对川崎病患儿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和糖皮质激素是其治疗中的主要药物,在遵医嘱用药的情况下患儿的病情一般能得到有效改善。其中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3]。对于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的应用能有效促使其无免疫或低免疫状态改善,让患儿的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使患儿病情改善。相关研究表明,丙种球蛋白能有效减少内皮细胞一直,封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液中单核细胞,阻断免疫受体并将其激活,对受体的活化和产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并且能有效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从而让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4]。但根据临床上对川崎病患儿的实际治疗情况,丙种球蛋白的用量不同时患儿的治疗效果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时需要对其具体用量进行合理控制,以此促使患儿治疗效果提升[5]。

本研究对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及最佳剂量进行分析,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综上所述,小儿川崎病治疗中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很大帮助,且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应用能有效缩短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减轻患儿身体受到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梅.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140+142.

[2]张静静,罗婧.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0):59-62.

[3]马春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8,31(04):789-791.

[4]魏理珍,许丽.探讨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09):21.

[5]王朝辉.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评估及最佳剂量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4):531-53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