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文化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向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运动员文化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向初探

崔菲菲

(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智力水平,建设体育强国方面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但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曾经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已经逐渐落伍于时代潮流,本文试图从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入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运动员文化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运动员是我国的一部分特殊群体,他们承担着为国争光的重任,在平时训练任务繁重,长期以来,受金牌战略的影响,文化教育一直是运动员培养的薄弱区。诚然,这一战略曾经为我国体育事业带来了很多荣誉,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这一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运动员退役后由于综合素质不高,社会本领不强,影响了就业和生活。

笔者作为工作在运动员文化教学一线的教师,将试图分析归纳现有的运动员文化教学现状,并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方式。

一、运动员文化教学现状

(一)运动员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现阶段,运动员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笔者在教授初中语文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初二甚至初三的学生存都存在不识字的情况,念半边字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写作及默写当中,写错别字的现象十分普遍。另外,语言逻辑性堪忧,口语表达不甚完整通顺;此外,运动员学生在语文底蕴上普遍积累较少,课外阅读量十分有限,名著几乎不读,一些原本小学生就懂得文学常识有好多都不清楚。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的“重体轻文”传统,受体制以及根深蒂固的金牌思维影响,很多教练及其教授的运动员一直认为文化学习并不重要,只要是比赛成绩提上去了,奖金和学历自然随之而来,根本不必把心思及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二是客观存在的学训矛盾,由于训练的关系,大多数运动员教学都采用半天上课、半天训练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本身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便是比普通学生缩小一半的。另外,运动员外出比赛、外出集训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原本就少的上课时间再度压缩,并造成了文化课学习的不连贯、不系统。长此以往,很多运动员因为学习时间少及学习不连贯,文化课便步步落下,积重难返,导致文化基础薄弱。

(二)运动员学生对文化学习兴趣较低

笔者经调查了解,运动员学生大多反馈自己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一般,例如有些运动员学生认为语文就是中国话,母语自然不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去学习,而数学更不需要,现在出门都有计算器,生活中也并不需要解方程。很多人甚至把课堂当成了休憩放松的地方,上课睡觉,下课打闹的情况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欠佳。

(三)现有的教材及课程设置并不适用当今的运动员学生发展需要

目前,国内运动员上课的教材是教育部审定的全国统一教材,适用于全国普通的中小学生。但是,前文已经提到,运动员学生相较于普通中小学生,学习时间短、文化基础、文化素养薄弱,一刀切的采用统一教材,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学习强度和学习难度,都是不合适的、有很多运动员学生反映,语文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背诵的古诗词太多,每次学完文言文,都很迷茫,知识点难以全部消化吸收。还有很多运动员反映,现在的课本内容感觉脱离他们的生活,对他们帮助不是很大。

二、改善运动员文化教学现状的建议及策略

(一)加强对运动员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

意识决定物质,要从根本上改善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种种问题,第一要务是从思想上改变运动员及教练对文化教育的偏见。要在平时的课程中,让运动员充分了解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例如笔者一般在新学期开始,介绍学习内容时,会告诉运动员学生,语文课程不仅仅只是中国话,是“之乎者也”,它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当运动员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便是锦上添花,并且运动员代表着国家形象,谈吐素质也是我国的门面展示,这样一说,大部分天生自带集体荣誉感的运动员便有了学习的使命感。在之后的课程中,笔者穿插向运动员解释,良好的文化素养对于提高运动理解能力、个人审美情趣、个人修养表达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逐渐认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深化课程模式改革,贴近运动员生活。

针对现有的教材及课程设置并不能满足运动员文化教学实际的状况,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应突出运动员特色:例如增开体育精神、体育道德课,运动员营养饮食课,邀请专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每周播放电影帮助运动员减压等,当课堂变成与运动员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运动员对学习的热情自然会提高。

1.针对运动员思维活跃、生性活泼好动、易表现自我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摒弃“填灌式”教学法,引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让运动员开启思维,积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让学生充分发言讨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优化教材内容,针对运动员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运动员文化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自信与学习兴趣。教学中考虑学情,不仅限于死扣教材,要把知识灵活延伸。努力做到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3.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满足感欲成就感。尽管学习确实是一个滴水石穿、积沙成塔的漫长过程,但是对于经常参加比赛、经历荣辱的运动员学生来说,这种延迟满足确实也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难以迅速获得成就感。针对运动员学生的这种心理,如果总是千篇一律地字词教学、课文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也不知自己这堂课进步了多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运动员文化教室可以根据不同知识点,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需要解决哪些疑难问题,学习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后回顾中检视自己一堂课的成果,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4.开展运动员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实现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依赖别人。教学中如果让好中差混成一个小组,这样好的学生永远成为领头人,成为代言人,而差生永远就在小组中得不到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分层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针对运动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外出集训时有发生的问题,可以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集中补课与个别补课相结合、远程教学、微课录制等方式弥补学生学习水平、学习时间不统一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琴.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语文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为例[D].深圳:深圳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