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年人用药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有关老年人用药问题

郝爱萍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030024)郝爱萍

随着社会的发展,药物品种越来越多,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用药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退化,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转化和排泄功能下降,易导致体内血药浓度升高,药物半衰期延长,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据统计,目前老年人用药情况是处方药占23%~40%,非处方药占40%~50%,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多的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有文献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针对目前情况,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以下问题。

1药物剂量:应遵循小剂量原则。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并定期对药物可能损害的组织系统做物理生化检查,保证用药安全。

2药物配伍:老年人特点之一是同一个老人可能数病并存而同时服用数种或十余种药物,这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也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故老年人用药要尽量遵循五种药物原则,即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因此要针对主要疾病选择主要药物,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3用药时间: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4必要时暂停用药: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5避免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一般老年人喜欢使用自己信得过的药物。长期连续用某种药物不仅易产生抗药性,还会产生对该药的依赖性,甚至可能成瘾,危害性极大。

6避免盲目应用抗生素:老年人患病后喜欢根据经验用药,对氨基糖甙类和头孢类等常见抗生素的副作用了解少,或抱侥幸心理,长期大量使用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出现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7避免跟风用药:老年人与他人交流时喜欢以自己的疾病和症状与他人比较,并借鉴他人的用药经验,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根据广告、保健品推销商的推荐滥用药物和保健品,造成不必要经济负担和不良后果。

针对以上情况,对老年人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加强老年用药指导,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要加强用药检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修改用药方案,将老年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极大程度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