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与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物理探究--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与生活

要峰

要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第三中学河北张家口075100)

【摘要】物理探究是新课程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师生互为主体;师生互动中,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是实施物理探究的重要环节。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正是物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物理探究语言表达师生互动互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9-047-01

物理一直以来就是中学阶段学生普遍反映难学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初中阶段初学物理时,充满着好奇,学习过程中也感到不难,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以致于对学习物理越来越失去信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作为教师,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可低估,大多数教师是"以知识教学生学教材",应当转变观念,要"以教材教学生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习,在新一轮的物理基础课程改革中,要大力倡导实施"物理探究教学"。即: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正是物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

一、从生活走进物理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新课程理念是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改革目标之一:改革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困惑的问题的时,要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二、在实施物理探究教学中,师生互为主体,注重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物理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实际上,物理探究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的发现过程。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物理探究中要以"师生互为主体"为中心,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从探究中学会学习。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探究,课堂仍然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此过程中,老师语言的设计,学生如何组织物理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例如,雷电时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压水井手柄越长越省力;骑车上坡是走S形省力;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物理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这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

三、在教师设问中,注重启发诱导

物理探究教学是围绕某一具体知识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实施的每个具体步骤中,教师要围绕该知识点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设计,使之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某些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教师要充分发挥诱导作用,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以通过教师的"变教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而使教学深入到"以诱达思"的境界。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生活体验。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在学生探究中,注重思维发展,培养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很多物理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或通过实验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们会将取得的收获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并逐步丰富个人的探究成果。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培养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二)在师生共探中,注重物理语言表达,学会在合作与交流中反思与感悟这个环节着眼于"交流──互动"式教学的实现,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实施,学生肯定还存在某些困惑,那么教师就要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以便升华新体会的认识与观念。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思维方式。在这个环节实施过程中要着力于建构师生互动模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投入意识,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产生教、学协调与共振,培养和发展主动、能动、促动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并教学效率。

教材中也要求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其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寻,也可以是研究性实验及科技制作,具体形式要结合当地实际。例如学完电功、电功率以后,布置学生回家练习抄表读数,并计算电视机的电功率,体现这种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使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物理是枯燥无味的,真正形成教师利用教材教学生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局面,这样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7~9年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吴永熙,张德启.试论物理教育中的课题探究教学.

3.华长慧.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