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杨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杨霜

杨霜

(柳州市妇幼保健医院门急诊科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起实施小儿静脉穿刺护理管理,分别选择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儿科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各110例,观察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对穿刺满意率。结果:实施小儿静脉穿刺护理管理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小儿静脉穿刺护理管理后,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水平,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92-02

儿科治疗收治的患儿时,较为常用的给药途径为静脉输液,因此,儿科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即为静脉穿刺技能,但在穿刺过程中,由于难度比较大,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降低了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对此,本院于2014年1月起加强小儿静脉穿刺的护理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能,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未实施静脉穿刺护理管理)收治的患儿110例,男57例,女53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5.2±2.4)岁;疾病类型:小儿肺炎38例,感冒35例,扁桃体炎27例,腹泻10例。另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已实施静脉穿刺护理管理)收治的患儿110例,男56例,女54例;年龄2个月~14岁,平均(5.7±2.1)岁;疾病类型:小儿肺炎35例,感冒32例,扁桃体炎29例,腹泻14例。实施前后患儿临床资料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院于2014年1月起加强小儿静脉穿刺的护理管理,措施如下:(1)加强护患沟通:给予患儿穿刺前,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详细的向家属讲解配合的方法,并讲解家属配合的重要性,提高家属的配合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2)选择适合的血管:患儿的年龄尚不足1岁时,穿刺位置多选择为头皮位置,护理人员应仔细的辨别患儿的静脉及动脉,避免误选的发生,辨别动静脉过程中,如颜色不能区分,可采取轻触的方式,以有无搏动来确定静脉和动脉,患儿年龄超过1岁时,可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穿刺血管[1]。(3)做好血管准备:血管选择完成后,准备为必需要进行的工作,如患儿为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血管较易被羊水、血迹等遮挡,导致难以看清,增加静脉穿刺难度,穿刺前,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皮肤清晰干净,并将穿刺处毛发刮净;患儿血管比较细,走向无法看清时,先利用热毛巾湿敷患儿头部,或利用热水(温度适宜,预防烫伤)浸泡患儿手足部位,或在床边下垂肢体,或护理人员利用拇指逆血管回心方向在血管部位进行轻推,通过以上操作,促进血管充盈,便于穿刺。(4)提高穿刺技巧:依据具体的穿刺部位,帮助患儿摆放正确的穿刺体位,便于穿刺的进行;穿刺部位先利用碘伏消毒,之后再利用酒精擦拭,待无碘伏色后待干,接着给予患儿穿刺;进针时,如果患儿比较躁动,而且配合程度比较差,嘱咐按压者做好适当的固定,防止穿刺失败;进针深浅度对于穿刺成功比较重要,但由于掌握难度比较大,发生进针过浅或过深,但血管并未受到损伤时,全部针梗后退,将针尖保留在皮内,接着针尖向上或向下轻挑,将进针角度改变,顺着血管方向,继续进针,以成功穿刺;回血后,针不宜再前进,需进行固定操作[2]。(5)妥善固定:回血后,应立即进行妥善的固定,如患儿配合程度比较差,按压者继续按压患儿,护理人员迅速的进行固定,第一条胶布在针柄上横压,第二条胶布从针柄下绕回,以“V”形按压在第一条胶布上,第三条胶布贴在针眼部位,最后,塑料软管再利用1~2条胶布固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实施前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比较[n(%)]

注:与实施前相比,*P<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给药手段,但静脉穿刺过程中,如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水平比较低,加之患儿的配合程度比较差,极易发生穿刺失败,不但增加患儿的痛苦程度,更提高了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3]。实施护理管理后,重点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穿刺能力的培养,促使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选择穿刺血管、血管准备的方法,并以良好的穿刺技巧给予患儿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小儿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在穿刺前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合理的选择静脉穿刺血管,做好血管准备后,以正确的技巧进行静脉穿刺,并在穿刺后妥善的固定,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胡红梅.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3):112-113.

[2]崔晶,王玉丽.运用品管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15,(17):151-153.

[3]谷海凤.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心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