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剖宫产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李艳玲

(西安曲江妇产医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在术后连续静脉滴注头孢呋辛3d,观察组产妇在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血清TNF-α、CRP、INF-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最高体温和WB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前30min对产妇静脉滴注头孢呋辛能显著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产妇术后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剖宫产;头孢呋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099-02

目前,剖宫产手术已成为临床上解决合并其他产科综合征、难产、挽救胎儿及产妇生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但由于剖宫产手术时宫腔和手术切口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到病原体的入侵,造成炎症反应因子水平升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的是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8d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而造成血中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值[2]。本研究探究了剖宫产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剖宫产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孕周大于35周,单胎,排除剖宫产手术前1w内使用过抗生素的产妇,出现阴道炎、绒毛膜羊膜炎和胎膜早破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29.74±3.25)岁,平均(38.79±1.07)周。观察组41例,平均年龄(29.13±2.69)岁,平均(38.52±1.15)周。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术后连续静脉滴注头孢呋辛3d,每次1.5g,每天1次。观察组产妇在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将1.5g头孢呋辛加入至250ml的0.9%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

剖宫产术后第3d清晨空腹抽取两组产妇3mL静脉血,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以及γ干扰素(INF-γ)水平。

术后第3d记录产妇的最高体温、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以及白细胞计数(WBC),并开展血常规检查。

观察术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热病、感染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比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率的对比用χ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后TNF-α、CRP、INF-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s)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进行剖宫产,由于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机体内血胆红素过高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进而损伤新生儿的神经系统。若未及时开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肠道会将未结合的胆红素进行吸收,使脑组织受到感染[3]。

头孢呋辛对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效果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大致相当,有研究表明,在病原菌入侵的2~4h内采取抗生素治疗,能明显预防细菌的生长繁殖,再加上手术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因此采取预防性给药时,建议于术前30min内给药。中性粒细胞可以在INF-γ以及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的刺激效果下,促进过氧代谢负离子的产生,有效杀灭病原体[4]。WBC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有无感染,白细胞水平升高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的自我修复。CRP是监测术后感染以及组织损伤等多种疾病的非特异性指标[5]。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最高体温和WB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头孢呋辛,其母乳中的抗生素会被新生儿吸收,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肠道内β-葡萄糖醛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前30min对产妇静脉滴注头孢呋辛能显著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产妇术后炎症反应,有助于产妇尽快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燕.51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结局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12):1481-1484.

[2]代勤韵.强光疗与传统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13):1827-1829.

[3]李懿,刘玲,石碧珍,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矩阵的建立和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0):99-104.

[4]刘霞,胡伟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3):323-326.

[5]杨剑敏,叶辉,张泓.CRP和SAA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16,31(8):67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