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脱机患者使用气道湿化液与人工鼻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在ICU脱机患者使用气道湿化液与人工鼻的临床体会

华静

华静(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530000)

【摘要】目的:研究气道湿化液与人工鼻在ICU脱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合相关资料,得出有效结论。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收治的56例ICU脱机患者为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使用气道湿化液,对照组使用人工鼻,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期间的生活质量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几率,总结不同护理措施应用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差无几,研究组出现3次不良反应事件,对照组6次,气道湿化液在临床中的使用安全性要高于人工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患者来讲,保持患者气道畅通是十分必要的,气道湿化液与人工鼻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突出,是现代医疗不可或缺的护理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脱机患者;气道湿化液;人工鼻;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041-01

引言:ICU护理工作繁重,面临的风险因素众多,特别是脱机患者,其身体状态还无法维持基本的呼吸行为,需要人工帮助呼吸或辅助呼吸。在护理中如稍有处置不当,则患者很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缺氧等不良反应。气道湿化液与人工鼻是辅助治疗,帮助ICU脱机患者呼吸的重要护理技术,在各大医院应用十分广泛。为此,本文将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两种技术的护理优势,深度解析ICU护理的核心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收治的56例ICU脱机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8(67.86%)例,女性患者18(32.14%)例,年龄范围在37-78岁之间,平均年龄(68.41±3.45)岁。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可知,56例ICU脱机患者经妥善治疗与抢救,可脱机护理,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状态皆不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1.2.1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气道湿化液方法,将湿化液导入输液泵中,持续泵入,输送到患者呼吸道,一来,增加了患者呼吸道气体的湿度,润滑呼吸道内壁组织,二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避免患者呼吸道内滋生细菌[1]。此外,因28例患者“脱机”状态各异,所以为达到较为统一的“湿化效果”,临床中常与其他湿化方式联合使用,本组研究中有滴注式湿化法、蒸汽型湿化法、雾化吸入法等。

1.2.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人工鼻湿化法,又称热湿交换器型。操作步骤为:将人工鼻放置在患者人工气道口处,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更换人工鼻,常用周期为24h;如发生特殊情况,护理人员需随即更换人工鼻。同时,根据患者诉求,随时调整人工鼻湿化程序以及湿化程度。

以15天为一个护理周期,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结合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缺氧等),总结分析气道湿化液与人工鼻的应用效果,结合ICU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展开细致讨论[2]。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差无几,研究组出现3次不良反应事件,对照组6次,气道湿化液在临床中的使用安全性要高于人工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56例ICU脱机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对比[n(%)]

组别(n=28)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

3讨论

3.1气道湿化液与人工鼻的临床优势气道湿化的目的是补充患者呼吸道在治疗期间丢失的水分,维持呼吸道内壁表皮细胞的功能,实践证明,湿化液的润湿效果要低于人工鼻,0.45%的氯化钠液只具备浸润功能,但因其操作简单,医疗费用较低,所以在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相比之下,人工鼻更像是人工架设的呼吸系统,操作起来很复杂,且风险众多,但它对修缮、维持、提高患者呼吸道功能有较大帮助[3]。

3.2建议与对策本组研究中,研究组仅3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该项数据说明,湿化液对人工操作的标准度要求较高,如果湿化液输入量过多、过少的话,会在短时间内诱发不良反应,这个问题护理人员只要谨慎、小心处理是可以避免的。而对于人工鼻来讲,整个系统操作的规范性是可以保障的,唯一可能出现问题的可能是人工鼻在安装、更换时有细菌、病毒侵入,造成感染[4]。

针对上述两方面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对ICU脱机患者进行24小时监控,总结使用湿化液、人工鼻气道湿化法时患者的身体反应,随即调整剂量和方案,有针对性的引入其他气道湿化方法,联合使用,本组研究中的湿化液和人工鼻就可以联合使用;其次,重视无菌操作,ICU患者体质敏感、抵抗力低下,护理人员需保证其所处环境、接触到的事物干净、清洁,切勿携带细菌、病毒,感染到病患;最后,观察病情,对于ICU脱机患者来讲,病情发展的可能性有很多种,所以必须要保证患者的病情变化在医护人员的掌控当中,方能保证患者相对安全、健康,选择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护理人员,参与调节湿化液用量、安装更换人工鼻等重要护理步骤,使护理服务万无一失[5]。通过上述一系列护理手段,ICU脱机患者会享受到周到的医疗护理服务,气道湿化法的应用效果也会明显增强,促使医疗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1]韩秀华,赵青菊,董怀平,李霞.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22(102):12-14.[2]王青美.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9(22:)226-228.[3]全金梅,燕朋波,姚利秀.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研究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15(13):269-272.[4]曹雪静,陈静.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方式及湿化液选择现况[A].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康复护理分论坛论文集[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1,22(39):14-23.[5]陈凤佳,李立君,曾勉.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不同湿化方式选择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31(65):47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