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和组分血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全血和组分血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叶英

叶英(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儿科621100)

【摘要】目的:探讨全血和组分血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为高胆红素症的新生儿76例,根据换血时血球、血浆组分不同随机分为组分血组和全血组,并进行相应换血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液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换血后两组胆红素换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组分血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全血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全血组出现2例轻微贫血,组分血组未出现并发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组分血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保证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同时又可改善患儿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换血疗法;新生儿;肝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018-02

度可引起核黄疽,如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或脑损伤[1]。换血疗法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规措施,本研究以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高胆红素症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全血和组分血换血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并取得较好成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为高胆红素症的新生儿76例,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贫血及已接受过2次或以上换血治疗患儿。根据换血时血球、血浆组分不同随机分为组分血组和全血组。全血组男21例,女17例,孕龄(38.2±1.5)周,出生体质量(3.2±0.5)kg,血小板水平(285.4±98.6)×109/L;组分血组男19例,女19例,孕龄(38.3±1.4)周,出生体质量(3.1±0.8)kg,血小板水平(281.6±97.8)×109/L。比较两组性别、孕龄及出生体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家长均提前签订知情同意书。.

2.2两组血液指标比较换血后两组血小板较换血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3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换血后全血组出现2例轻微贫血,经及时治疗未影响其正常出院,组分血组未出现并发症;全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2%(4例),组分血组为7.89%(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脑细胞的毒性作用会影响其生活质量,严1.2方法两组患儿换血前均行蓝光照射,采用肱动脉、挠动脉(股动脉)穿刺放血,大隐静脉穿刺输血的同步换血途径,每100ml血液,缓注1ml10%葡萄糖酸钙。组分血组采用球浆比2:1含柠檬酸盐抗凝剂的红细胞和新鲜冻存血浆,全血组采用含柠檬酸盐抗凝剂的新鲜全血。换血结束后再注入20-30mL血液以减轻术后发生贫血。术中监测患儿呼吸、心率、血压等。换血开始及结束时各采血标本,进行血清胆红素、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检查,记录治疗后患儿血小板减少、低血钙症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两组胆红素换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05);与全血组相比,组分血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全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重者甚至会危及其生命。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2-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换血后两组胆红素换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换血疗法均可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且作用相当。另外有研究表明[4],球浆比2:1混合则组成的血液成分中红细胞压积更接近正常新生儿(约0.28-0.42),可确保维持患儿体内血红蛋白的正常水平。本研究中换血后组分血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高于全血组(P<0.05),换血后全血组出现2例轻微贫血,组分血组未出现并发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球浆比2:1混合则组成的血液进行换血疗法对减轻术后发生贫血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研究采用肱动脉、挠动脉(股动脉)穿刺放血,大隐静脉穿刺输血的同步换血,操作简单,且有效避免了传统脐静脉换血存在的潜在性危险及并发症[5]。

综上所述,组分血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对降低患儿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MishraS,AgarwalR,DeorariAK,etal.Jaundiceinthenewborns[J].IndianJPediatr,2008,75(2):157-163.[2]侯红梅,郁敏,金未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1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02):184-185.[3]王玉秋,曲桂香.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08):140-141.[4]陈妙婵,蔡葵.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指标效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08):966-967.[5]李廷俊,连少峰.改良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0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