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保险精算与风险控制策略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3

当前金融保险精算与风险控制策略的思考

洪巧芬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台州中心支公司浙江宁波31500

摘要:金融行业是能够直接给国家的经济造成直接影响的行业,也是一直被国家格外重视的一个行业。然而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内部方方面面的进步,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金融风险的有力防控。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的繁荣,在全面分析地方金融风险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建立好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金融保险精算;风险控制;现代金融理论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保险领域的快速发展,金融保险精算日渐受到学界重视,基于此,本文就当前金融保险精算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完善金融保险精算机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算师人才培养体系等三方面金融保险精算风险控制策略,希望策略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1.我国企业在保险精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对于保险精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金融保险领域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我国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与我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相契合,借助于电商理论的发展快速推进,实现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金融保险领域在自身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往往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整体性风险。因此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对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危害,金融保险精算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开设有保险精算处,通过详尽的规划合理控制保险企业的风险。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保险企业没有形成利用精算来控制自身经营风险的意识,在实际经营中仍旧存在忽视金融保险精算重要作用的情况,同时,忽视保险精算重要性也存在于寿险行业,严重影响金融保险企业正常生存。在这种忽视保险精算行业的氛围之下,大部分保险精算师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存在度比较低,参与度也比较低,特别是近期短期业务盛行,更加影响了金融保险精算的长期风险控制作用。

1.2缺乏金融保险精算专门的人才

在金融保险企业开展保险精算离不开专门化的保险精算人才,但是目前我国专门保险精算人才较为匮乏,这直接影响了金融保险精算整体行业的发展。金融保险精算师是控制整个行业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精算师已经成为金融保险企业控制自身风险的重要任务。但是根据实际调查中发现,在我国金融保险企业中,直接从事金融保险精算的人才缺口仍旧比较大,大部分为经验资历尚浅的从业者,专职金融保险精算人才比较少,大部分是风险控制的兼职人员,这种现象明显不利于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培养金融保险精算人才。

1.3金融保险精算工作缺乏相应的数据基础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之外,金融保险精算工作缺乏相应的基础数据同样也会影响到保险企业的风险控制,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所面临的经营风险。金融保险公司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金额都比较大,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支撑保险精算师的工作,必须要借助于大量数据来进行分析,以此尽可能降低所面临的风险,给保险精算师以数据支持。这里所说的保险精算数据基础并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所能获得的数据,同时外部可能影响保险精算师判断的数据一样也要进行收集。从目前来看,部分保险金融企业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相关数据录入以及存储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严重制约了保险精算师对于企业风险的判断。

2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构建

2.1系统目标构成

对银行而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资金受损,而制定明确的系统目标,是提升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稳定的关键。首先,系统目标制定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实现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经营变革。其次,要建立起以分类金融为基础的管理模块,完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最后,金融风险控制系统应当为决策层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实现对银行当前各项业务和经营范围内金融风险的预测能力,避免遭受资金损失。

2.2系统架构构建

银行的管理系统必须与业务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控制系统的架构构建。风险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有数据源、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分析、综合服务管理等几部分。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使银行对当前经济形势有全面的把握,然后将相关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通过分析得到相应的预测结论,对高风险项目做出有效的预测,最终达到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银行遭到较大损失。由于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涉及到众多行政部门和学科知识,因此在银行内部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中,应当组建起信息知识共享平台,使金融知识和信息实现统一管理,监控银行运营过程中资金的循环流动过程,最终构建出能够融合风险识别和计量控制的综合性金融风险防范管理系统。

2.3金融风险识别系统

金融风险识别系统,需要从三个方向选择指标:第一是宏观经济指标,对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优劣进行评估,以做出科学的决策;第二是泡沫风险指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变化实时掌握,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三是全球主要经济指标,此指标主要考量我国内部宏观经济受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程度。金融风险识别系统应当能够运用计量理论对指标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发现其中的经济变量的危险性。首先是金融机构的风险计量。金融机构对特定的风险指标进行筛选,然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报告。其次是金融行业的风险计量,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各行各业的指标进行风险计量,由于受到国外经济变化的冲击,使得国际货币政策和国家的汇率变化成为了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是金融风险识别系统需要给决策层带来各类风险的控制管理方法,避免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银行经营的损失。

3地方金融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对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

为了更好的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需要对地方金融予以足够的重视。良好的政府监管体系会给地方的金融带来安心的保障。为了合理保障地方金融安全,应该按照所在的地方金融特征来实施相应的金融监管政策。更不能忽视的是,按照建立起相应的金融债券管理方法,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管理体系。构建起责任追究制度,将相应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若出现某些债务问题、资金链断裂问题,则对其主要的负责人进行追究。此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也十分重要,能够保证在产生金融风险的时候,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应对和处理。

3.2建立合理的金融机构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切实提高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地方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状况与当地的金融特点建立起相应的风险预警体制,加强风险的管理,完善相关的风险评价机制。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其内部的监管,优化其考核晋升机制,同时完善运行体制,以更好的约束自身,朝着更高水平的层面进发。加强员工的行为教育与道德考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整体经营能力。此外,地方金融机构应该高薪聘请金融风险处理相关的人才,并成立风险应对小组,及时更新金融体系的人才库。同时,要充分开展同行业的合作交流,借鉴其他机构关于风险的预警与应对的相关经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运用。

3.3规范影子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

我国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一直都不是十分到位,因此便滋生了许多金融风险的隐患。想要对影子银行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掌控,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设立细致全面的监管规章制度,达到对影子银行的规范化的管理。并且鉴于影子银行运营方式与内部架构的特殊性,需要对其建立起特有的评价平台。只有在完善监管制度与落实责任人的前提下,影子银行等相关的金融机构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对地方金融的威胁,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才会越来越低。

4金融保险精算风险控制策略

4.1完善金融保险精算机制

(1)建立具备中国特色的精算体系。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为真正满足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需要,我国必须建立具备中国特色的金融保险精算体系,近年来我国推行的适应国情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便为该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国金融保险精算体系必须避免照搬欧美模式的情况出现,这样金融保险精算才能够更好服务于我国金融保险行业发展。(2)不断适应国际金融体系变化。在具备中国特色的金融保险精算体系建立过程中,国际金融体系的变化必须得到高度关注,虽然这种变化将带来一定风险,但我国金融保险精算领域也将同时收获充足的发展机遇,中国的金融保险精算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与世界接轨,金融保险行业的风险程度降低也将同时得以实现。

4.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算师人才培养体系

(1)加强技能与经验培养。为保证金融保险精算人才满足行业需要,我国精算师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技能与经验培养,其中精算技能的培养需要将重点集中在数学和统计学基础打牢、解决精算问题的思维培养方面,围绕国情、市场实情、制度与政策开展的教学也必须得到重视;而在精算经验的培养中,可以将国外先进的精算教育成果与我国特有教育资源实现融合,由此即可有效降低因经验缺乏带来的金融保险精算问题发生几率。(2)开展认知革命。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引进、应用各类精算系统,而这种情况下精算师人才培养必须开展认知革命,精算师只有真正认识到自身有别于各类精算工具和精算模型,其才能够更好服务于金融保险精算工作。具体来说,精算师需要从CPU中走出来,并将“全局思维”视作自身关键能力,由此精算师的价值才能够实现最大化发挥,我国金融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才能够由此得到充足支持。

4.3结合现代金融理论、金融科技发展

(1)应用现代金融理论。在金融保险精算过程中,现代金融理论在其中具备的较高应用价值不应被忽视,将金融保险产品视作金融产品便属于这一理论的典型,近年来我国很多金融类保险公司将这一理论与自身产品的定价实现了深入融合,期权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均属于这一融合所取得的成果。这类模型多需要涉及系统承保风险、基金生成系数、市场的收益率、业务费用与保费的比率、无风险收益率、证券对个体要素的敏感度、初始现金流、利率投资、税务负债、留存权益等内容,金融保险精算的开展由此即可获得新的思路,该领域的发展也将获得有力支持。(2)抓住金融科技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内外保险公司纷纷公布裁员计划,人工智能系统、定损智能机器、车险UBI技术的引进与这类计划联系极为紧密,如果精算师能够抓住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开展金融保险精算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水平即可实现长足提升,这点必须得到高度关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风险给金融保险业带来的挑战,企业应积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能,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框架,引进高端保险精算人才,对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测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对风险解决方案和实施做到高效、科学,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敏.银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2]王飞,覃文皆.农信社风险防控的现状和未来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12):52-53.

[3]贾楠.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度量、监管博弈与监管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陈婷.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6(35):57-58.

[5]刘雯.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J].财会学习,2016(23):196-197.

[6]陶文娜.HR银行湘潭分行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6.

[7]潘徐欣.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监管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16.

[8]巩伟.南储河北分公司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