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熟读精思提高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养成熟读精思提高阅读能力

马晓梅

(甘肃临夏州广河县城关小学马晓梅731300)

【摘要】:阅读能力在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阅读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对于学生阅读范围,阅读方法,注意的地方,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精读启发、准确预测、质疑探究、熟读多思、

在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到了高年级阶段,语文阅读理解的考试却令许多小学生头痛。我们先来看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大量的电子产品,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冲淡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冲击了阅读的时间。

2、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少儿读物,一些口袋小书,口水小刊等。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既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觉得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点课文精讲,细讲

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所能解决的。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

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的提问,其实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导,这种引导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提问过与具体化,问题就会变得死板,答案单一,这样的课堂,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例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要使学生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就要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如果把句子一个一个的列出来,分别请学生朗读,然后再找学生对句子进行理解。这种提问方式,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思路就只局限于这几句话上,这样是整篇文章变成了一盘散沙,没有整体感。如果是这样问“请哪位同学站起来,说说有哪些人对巴迪的诗进行了评价?”“爸爸和妈妈都是什么反应?”“你从哪些方面能看出来?”……老师还可以将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设计反过来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另外一个会的同学回答,相信学生亲自提出问题、亲自解决问题,一定会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对问题分析的会更透彻。如果是这样一种问法,我相信,学生们的回答看定会更加积极,答案也会多种多样,更有可能发现连老师都没有发现的新的思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当然这不意味着老师这个时候就什么都不用做了,老师仍然是这堂课的“船长”,把握着教学方向,使问题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与重点。

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提高学生泛读能力

泛读,顾名思义,泛既是广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地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探究的能力。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具体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首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要束缚学生疑的时间和空间,大胆向老师质疑,不怕批评指责,也不怕问题过于简单或不成问题而遭到同学的嘲笑。消除学生心理负担,注重对学生的表扬。表扬不拘形式,除了言语表扬,甚至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关怀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肯定的手势,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鼓舞。其次,学生要乐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与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质疑问难,教师就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创设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由趣生疑,由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就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入手,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