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体会

钱丽华

钱丽华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二科650011

【摘要】目的对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6例动脉采血患者,对其进行血气分析,了解采集技术护理要点。结果46例经桡动脉穿刺,37例穿刺一次性成功;40例经肱动脉穿刺,3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结论在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应用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动脉血气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动脉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1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14-01

引言

在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动脉血气分析被认为是反映呼吸衰竭及各种抢救措施的有效依据,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1]。认真做好动脉血气分析工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为此,在动脉血气分析采集应用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标本采集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本次本次收治的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现将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措施、效果等相关事项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8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23~80岁,平均年龄52.3±2.1岁;46例经桡动脉穿刺,40例经肱动脉穿刺。

1.2护理方法

1.2.1采血前的护理

⑴心理干预

采血前,认真向患者讲解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的相关知识,提升其认识度,消除其心理顾虑,然后让患者保持自然安静状态。针对患者出现的紧张、恐惧、不安等负性心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预防各种因素导致呼吸过度而引发血气误差。

⑵准备工作

本次使用仪器为nova品牌的血气分析仪(型号为PHOXplusL)和配套血气分析检测片,无需抗凝剂,并可同时完成对电解质及血糖等的检测。本组病例穿刺主要是经桡动脉与经肱动脉。对患者体温、给氧浓度进行测量:温度会对动脉血的pH、PaO2、PaCO2产生影响,若体温在37℃以上,PaCO2则会升高,且体温越高PaCO2越高。因此,在检测时必须准确记录患者体温。

1.2.2采血时的护理

⑴桡动脉采血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上肢保持外展状,手心朝上,然后将一小块软枕垫于腕关节下;常规消毒患者采血部位与采血操作者手指,将穿刺部位皮肤绷紧,进针点则为动脉搏动明显处。

⑵肱动脉采血

让患者取斜坡卧位或平卧位,上肢伸直并稍向外展,手心朝上,然后取一软枕垫于肘关节下。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手指,进针点为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明显处。

⑶穿刺方法的选择

进针角度不同,所采用的采血方法也不同,一般来说,主要有垂直法与斜刺法[2]。使用垂直法采桡动脉血时,食指、中指在桡动脉搏动明显的部位,两者保持1.5~2cm距离,将桡动脉固定。右手用注射器对准桡动脉部位,呈垂直角度进针,如果未发现回血,即可缓慢退针;发现鲜红色回血时,右手保持固定固定深度与方法,左手则迅速抽取血液。肱动脉采血时,于搏动明显处压一指印,作为进针点,其他操作步骤同桡动脉采血。

斜刺法:左手负责绷紧皮肤,右手取注射器和皮肤呈45°左右,进针点为动脉搏动明显处,快速刺入动脉,见回血后右手及时将穿刺针方向与深度固定,左手则迅速抽取血液。如果未见回血,可稍退针,左手食指摸到动脉搏动后,再次进针。

1.2.3采血后的护理

完成采血操作后,及时去除针管前端的血液,约0.1~0.2ml,然后快速检测。对穿刺点按压15分钟左右,若血凝不理想可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但要留意局部出血情况。

2.结果

本组采血均顺利完成。46例经桡动脉穿刺,37例穿刺一次性成功;40例经肱动脉穿刺,3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

3.讨论

现阶段,血气分析在判定呼吸衰竭及各种抢救措施的有效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血气分析,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指导氧疗、纠正酸碱平衡等。正因为如此,对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血气分析对标本敏感度较高,故如何才能将标本误差降至最小,是确保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在采血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会对标本产生影响[3]。比如,若患者心理状态不够稳定,患者短时间内的呼吸状态则会受影响,进而对血液中PaO2、pH值等指标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又如,少数患者惧怕采血,故很容易呼吸急促,该种情形极易导致PaCO2、pH值上升,PaO2下降;若为瞬间憋气,则会使PaCO2、pH值下降,PaO2上升。因此,在开始采血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指导其积极配合,有利于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在穿刺前,预先对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查,可保证仪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在取出血气分析检测片时,不能直接对血气片正面进行挤压,应注意轻拿轻放。另外,肝素浓度也会对血气分析结果产生影响。比如,肝素太多很容易出现稀释性误差,当动脉血稀释至5%时,PaCO2则会降低,碳酸氢根浓度及碱也会随之降低,而PaO2会增加,pH值则无影响[4]。然而,若肝素太少,又会使得血液标本凝固,故只有立即检测,才不需使用肝素稀释。在选择穿刺方法时,则要注意结合穿刺部位及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比如,要考虑采血对象的年龄、生理条件、原基础疾病等[5]。无论如何,都要在保证患者安全、舒适的情况下进行采血,并及时送检。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血气分析仪进行动脉采血,在各个时期均给予了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采血后的及时检测,准确度较高。比如,在采血前,针对患者出现或潜在的心理负担,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有效消除了其心理顾虑,从而能够积极配合采血;又如,采血前对患者体温、血氧浓度等进行监测;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结合患者情况合理选择穿刺方法与部位;采血后,及时送检并处理按压点,并注意预防局部出血等。从结果中可得知,本次动脉采血均成功完成,穿刺部位主要是桡动脉与肱动脉。这说明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从而有利于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由上述可知,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价值,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在动脉血气分析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采血成功率,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且有利于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1]渠海静.浅谈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01):550-552.

[2]乔丽珍,李柳芝.成人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09):2382,2389.

[3]冯卫玉.ICU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3,6(02):140.

[4]魏敏,丁翠芳.ICU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护理体会[J].淮海医药.2014,32(04):403-404.

[5]彭桂莲.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0(S4):4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