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定乾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三寸不烂之舌定乾坤

郭户林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内容摘要】曹操大举南下,对孙刘两家构成威胁,诸葛亮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说服孙权,促成孙刘联盟,解除危难,力挽狂澜,使局势发生了扭转。

【关键词】诸葛亮说服孙刘联盟解除危难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术、袁绍等较有实力的军阀集团,成为北方的霸主,但是占据长江流域的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还有和曹操抗衡的资本,尤其刘备还是皇帝的后裔,有皇家的血统,对曹操更是构成威胁。于是,曹操先拿刘备开刀,迫使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这时的刘备急需求助于人,那么,求助于谁,怎么求助呢?早在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帮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意思是孙权根基稳固,人才荟萃,只能把他当盟友,不能图谋他的地盘。也就是说,求助的对象应该是孙权,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求助。这个时候,曹操向孙权下了战术:“孤承皇命,奉天伐罪,旌旗所向,刘琮束手,荆襄九郡望风来归,今统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欲与足下会猎于江东,共擒刘备,永结盟好,盼足下顺天辑首,以免自误”。虽然说是要和孙权强强联手共同对付刘备,但孙权心里跟明镜似的,讨伐了刘备,顺江而下收拾的就是他孙权。所以东吴内部乱了阵脚,形成了两派,一派以张昭为代表,主降;一派以周瑜为代表,主战;孙权本人是战是降犹豫不决。于是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为借口刺探刘备军情。鲁肃在当阳长坂坡见到刘备,寒暄之后,急问刘备打算。当听刘备说“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时,鲁肃急不可耐,把联刘抗曹的底牌意图亮了出来。又是和诸葛亮套近乎说自己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朋友;又是陈述和孙权联合的好处投奔吴巨的不利。事情是明摆着的,刘备有跟孙权联合的诉求,孙权也有跟刘备联手的意愿,刘备和孙权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有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才能御敌。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变求助于人为人求助于己,历史上把孙刘联合抗曹叫联刘抗曹而不叫联孙抗曹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本来是刘备求人,反倒落了个鲁肃求刘备,正中刘备下怀,刘备“甚悦”,因为这样刘备就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为诸葛亮舌战群儒准备了有利条件。

鲁肃此来只不过是打了个前站,跟鲁肃的交涉只不过是个初步意见,能不能促成孙刘联盟,决定权还在孙权手上。孙权同不同意还有两说,孙权要是不同意的话,派谁去说服,怎么说服?关键时刻还得是诸葛亮出马。在鲁肃的引荐下,诸葛亮到了东吴。孙权没让诸葛亮直接见自己而是先见东吴儒士,他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主要是儒士都主张投降曹操,而且儒士掌控着东吴的舆论权。有的还是元老级别的,说话有一定份量。俗语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孙权想借此机会看看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本事,有没有才学,能不能说服东吴儒士。如果说服不了儒士,根本就没有必要见自己,直接淘汰。如果说服了儒士,才有资格见自己。

于是就有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辩论。辩论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刘备代表队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孙权代表队以张昭为首20多个人。孙权方轮番上阵,对诸葛亮进行狂轰乱炸;刘备方诸葛亮以一当十,唇枪舌剑,把对方骂得狗血喷头。跟东吴儒士辩论,诸葛亮有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主战,主持正义,是正方;而东吴儒士处于劣势,那就是主降,是不义的,是反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诸葛亮正是抓住了对方主张投降的辫子不放,极尽讽刺挖苦谩骂羞辱之能事,使对方无法招架,无以言对,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诸葛亮用三寸不烂之舌打击了投降派们的嚣张气焰,为说服孙权打下了基础。

舌战群儒,初战告捷。但这才是初赛,说服孙权那才叫进入决赛。对待犹豫不决的孙权,诸葛亮对症下药,采用的是激将法:要么孙刘联合与曹操抗衡,要么“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意思是投降曹操。向孙权陈述厉害:“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意思是犹犹豫豫,招祸不远。当孙权反问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时,诸葛亮极力夸赞刘备“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岂能屈居人下?孙权备受鼓舞,刘备要人没人,要地盘没地盘,都坚持与曹操抗衡;而自己有江南六郡八十一州,有精兵,有强将,更不应该投降曹操。于是下定决心要联刘抗曹:“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但孙权还是有顾虑的,他的顾虑就是刘备刚吃了败仗,还有没有能力跟曹操抗衡。于是诸葛亮用以下策略解除孙权的顾虑,给孙权吃了定心丸:

第一、夸大自己,涨自己志气

说刘备虽然刚吃了败仗,但尚有一万精兵,再加上江夏刘琦的士兵不下万人,合起来就是两万人。其实刘备当时兵不满千,正像羸弱的病人,需要调养。但为了促成孙刘联盟,只好这样夸大事实,给孙权以信心,否则,孙权会缺乏底气。

第二、缩小敌人,灭敌人威风

分析曹操的情况:1、曹操劳师袭远,是强弩之末;2、曹操是旱鸭子,不习水战;3、曹操是北方之人,水土不服;4、曹操的兵大多是刚投降过来的,是蚁聚之兵、乌合之众。总的来说,曹操不足为惧。

鼓励孙权“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给孙权以信心,给孙权以希望;坚信孙刘联军必破曹,希望三足鼎立局面必形成。

正因为诸葛亮用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孙刘联盟,给孙权以必胜的信心。于是才有了孙刘两家戮力合作共同抗曹,力挽狂澜解除了孙刘两家的危难;才有了前所未有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才有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大好局面,真可谓三寸不烂之舌定乾坤。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电视剧

2、百家讲坛

3、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