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照明设计与电气节能设计的相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园林照明设计与电气节能设计的相关分析

余利军

浙江环艺电力照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园林照明工程项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为了进一步深度贯彻落实低碳环保应用机制,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更加系统且环保的电气设计节能管理体系,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园林;照明工程;电气设计;节能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给各行业之间带来竞争力。而照明对于生态照明景观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生态园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照明设计的应用与管理。照明技术应用的发展关乎于生态景观园林的发展,是确保生态经济的重要保证,在园林景观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所以为了生态园林的发展,照明技术的应用管理安全工作就成为了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实施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如何做好照明在生态照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与经验展开详细的分析,并给与合理化的建议,为今后的生态照明景观园林设计中提供参考性依据。

1园林照明工程中电气设计节能整体规划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在园林照明工程中,要想满足节能设计的整体规划,就要依据园林照明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要求,有效整合照明对象,在落实照明要求的基础上,完善定位管理和区划建设目标,确保能夯实具体的实施细则,有效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能处理效果。1)电气设计节能整体规划体系要从根本上满足节能性要求,确保能节约电能消耗,有效结合规划项目完善具体处理机制,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具体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并且充分发挥新型节能材料的应用价值,在系统化配置节能性照明系统的同时维护相关结构的配置管理效率。其中,要科学规划配置电箱的实际位置,并且对负荷进行均衡分配处理,从根本上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设计节能目标。2)电气设计节能整体规划项目要满足实用性需求,整体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便利化生活环境,因此,在建筑类型以及材质、面积和功能管理项目体系分析时要结合分区和布局机制建立贴合规划项目的管控体系,确保能从根本上提高环境参数、照度参数以及光通量参数的实效性。

2照明在生态照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针对照明技术在生态景观园林角度中来看,要保证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充分展现出生态、环保与节能理念。所以,如果照明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期间,缺乏对生态园林影响因素的考量,就会导致工程进行中对生态环境和园林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

3照明工程中电气设计节能方法

3.1配电箱的规划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园林照明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施工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施工规划和施工布局,确保能科学化规划配电箱的位置,有效减少能源消费过量的问题,真正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应用的实效性。尤其是在低压配电设计项目中,要秉持供配电电源居中的管理原则,有效对配电箱进行综合设计和监管,能在节省干线线路长度的基础上,减少因为线路较长造成的传输电能损耗问题,为电压数值的提升奠定基础,真正发挥了统筹规划配电箱管控工作的实效性。一方面,要对照明消耗数值予以判定,主要是对照明负载过程中的电能损耗进行分析,有效建立线路分析机制。另一方面,要对线路损耗进行集中监督和管理,因为线路自身电阻会造成电流传输中的电能损耗,这种有功功率损耗能借助ΔP=3I2R×10-3kW进行计算,其中,I为线路,A;R为线路的实际电阻,Ω。基于此,要对配电箱位置进行合理性规划,并且有效对线损能耗进行监督和管控,确保能维护其应用效果的实效性。例如,某城市南京路夜景工程项目改造工程中,之所以进行工程项目改造,就是因为电气设计中配电箱位置存在不合理,干线线路出现了严重的重复配置问题,施工成本出现了严重的失衡,成为整体线路造成的损耗增量的负担,基于此,设计部门对配电箱位置进行了改造设计,依据线路电能损耗最小化的标准,依据R=ρL/S对线路阻抗数值进行了分析,其中S为整个线路的导线截面面积,L为导线的实际长度。结合城市天气和施工环境,施工部门选择了铜质导线,截面较大且距离较近,满足了节能管理要求。

3.2提高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的提高能够减少供电线路的无功损耗,是电气节能设计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方法,与传统的配电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不但电气设备要符合高功率因数的标准,而且集中补偿配电更为理想,促使园林照明系统的节能真正变成了现实。与此同时,在电气节能设计中还应注重降低线损,需要明确线路长度、电阻与线损的关系,找寻合适的控制线损的途径。例如合理选择低压配电线路的路径,为减少导线长度,线路尽可能走直线;合理确定变配电所的位置,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半径;增大导线截面。对于线路较长的线路,在按满足载流量、热稳定、保护的配合及电压损失所选定截面的基础上再加大一级导线截面,从而降低线路和电阻的影响,能够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节能性。

3.3整合照明控制方式

除了对具体设备进行监督和管理外,也要有效对城市夜间景观照明进行控制方式的综合处理和管控,有效在满足艺术性要求的基础上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较为常见的照明控制方式主要分为平日照明、节假日照明以及重大节日照明三种基础模式,在对设计控制机制进行判定时可知,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以及智能化控制三种方式是基础控制要点。要想从根本上维护系统的控制效果,就要借助简单的控制设备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维护新型光源和电器处理效果,以保证加装节能设备应用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另外,相关人员在控制方式选择和处理的过程中,有效减少开灯时间也能提升灯具的实际使用寿命,并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项目的维修成本,为全面建立节能管理工作流程奠定基础。在手动控制体系内,配电箱开关控制和配电箱内交流接触器控制都能有效减少能源的损耗。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最普遍的结构就是在控制系统上安装时间继电器,能有效对控制结构进行约束和管理,保证控制效果能满足预期要求,维护控制流程的完整性,也为智能集中控制照明系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在对照明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对光照强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减少光污染的损害。按照对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与昆虫,进而对光照时常、光照强度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调制,从而大大减少了照明对景观园林中的植物花草及昆虫等方面的有害影响,对今后我国在园林设计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祝军,陈祝林.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探讨[J].绿色科技,2011(7):168.

[2]朱娟丽,陈伟.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实践[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6):99.

[3]彭嶷松.园林景观照明设计问题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0):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