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院内感染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及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控制院内感染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及作用研究

刘凤东

东北大学医院110004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对院内感染进行控制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28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64)和观察组(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n=64),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出现新感染及原感染扩散的患者数量进行统计并算出概率,同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出现新感染及原感染扩散概率的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住院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住院期间被感染的概率,提升其被护理的舒适度。

【关键词】;控制;院内感染;护理干预;措施;作用

选择接受入院治疗的患者都需要对自身的恐惧情绪进行克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因为外界的影响体内出现新感染及原感染扩散,会导致其护理舒适感下降,对护理的不信任感上升,不利于后续治疗[1],由此本文开展对比研究,比较患者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后的被感染率和护理舒适度,具体观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患者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28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共64例患者,男女比例35:29,年龄19-59岁、平均42.54±6.65),对照组(共64例患者,男女比例32:32,年龄20-57岁、平均41.11±7.27),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资料在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开始前,医护人员为患者发放实验同意书,患者在接受实验全程讲述后进行签署。

1.2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并对实验组患者增加以下几种针对性护理措施:

1.2.1消毒护理

感染预防,医护人员需要更为针对性的进行消毒护理,除了日常的清洁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外,还需要针对性的对有表面创伤及术后的患者进行消毒杀菌,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任何人要与患者接触都需要事先经过消毒,对于温度、湿度要在患者感觉舒适和有效杀菌中进行平衡。

1.2.2感染防治

除了进行消毒护理,患者还需要接受严格的抗感染防治,其一是对患者使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需要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消毒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之间平衡,并记录患者出现的药物反应并为其进行调整。其二则是要求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症部位,影响位置针对性的为其制定锻炼计划。其三则是食物补充,采取体内所需相应的进行补充即可,例如贫血患者食用补血食物,骨质疏松患者补充骨胶元等食物。目的是增强患者的体质,减少药物不良影响。

1.2.3成立档案

目的是通过档案使得患者的病情显示更全面化,以便针对性的进行综合护理。方法便是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发生的病症、手术治疗的方式、服用的药物、食物均进行详细记录。

1.3疗效标准

在两组患者入院前和护理结束后,均进行一次细菌、病毒检查,对体内外出现新细菌病毒的患者进行统计,并以统计例数与小组例数对比得出新感染及原感染扩散感染率,感染率较高,护理效果越差。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满分为60分的护理舒适度评分,舒适度评分纳入患者的用药舒适度,饮食舒适度,环境舒适度,分数越高,患者的舒适度越高,相应采用的护理方法越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感染率比较

患者的两次体内细菌、病毒种类调查显示,对照组64例患者中,体内有新增细菌、病毒的患者为22例,感染率为34.38%(22/64);实验组64例患者中,体内有新增细菌、病毒的患者为6例,感染率为10.94%(7/64)比较结果为(χ2=15.67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针对性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新感染及原感染扩散感染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2.2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比较

通过对患者的用药舒适度,饮食舒适度,环境舒适度评分比较得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平均为(40.89±2.71)分,实行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平均为(55.58±3.51)分,比较结果为(t=18.21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的各项舒适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对于患者而言,在医院受到感染,不仅仅是造成生理上的疼痛和不适,更是对其心理的沉重打击,极易导致患者的对护理方式和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加重,加上极有可能因为感染而被诱发并发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依从度会逐渐降低[2]。

而常规的护理方法效果有限,不能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因此针对性护理措施便成为患者的首先护理方式,其通过针对性的为患者进行问题解决,例如处理患者的个人卫生,增加其身体抵抗力等方式进行护理,来达到降低感染发生率的作用[3]。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在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后,患者出现新感染及原感染扩散感染的概率明显降低,这说明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限制细菌、病毒与患者进行接触,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健康程度,缓解患者因为感染引起的不适,加上舒适的环境、可口的饮食和家属、护理人员体贴的关心,患者的护理舒适感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其舒适感提升后,又能极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再次提升自身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自患者住院期间,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对细菌、病毒的传播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患者的被感染率,提升其健康舒适程度。

参考文献

[1]韩果花、郭燕玲、武爱玲.医院感染防控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289-290.

[2]王芬.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169-170.

[3]曾秋月、王丽佳.感染科陪护中预见性护理管理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6):1958-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