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校长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校长素养

安丰田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第五小学276800

“核心素养”是最近教育领域最热门的关键词。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从落实“双基”到“三维目标”的提出,再到“核心素养”的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3.0版时代”。同时,我也在思考:现代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线教育风起云涌,搜索引擎打破知识专断……作为一名现代的学校管理者校长而言,新的教育形势下,自身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我想从这个角度谈一下校长的素养在哪里:

一、渊博的文化底蕴

不同的时代,人们接受的文化、观念、思想不一样,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把最好的观念、文化用温柔的方式传输给他们,让他们远离邪恶,而回归到幸福温暖之中。这其中,我们教师的责任更为重大,而作为校长,无疑是教师群体的代表。那怎样才能影响教师这个团队呢?那就是校长渊博的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会有超强的个人魅力,而不是靠手中的权利或是其他。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里提到:倡导教育家办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地域文化,并且有很好的艺术修养和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的能力。这也就是对校长的文化素养作了很高的要求。

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陶继新老师讲的《治校之道——36位名校长的精神档案》中,提到很多的校长都具备了这样的素养。像苏州十中柳袁照校长提出的“诗意教育”;研究儒家文化的苏州实验小学的朱栓根校长用经典文化打造“儒雅校园”;启动“六大文化工程”的张家港高级中学的高万祥校长,为师生打点文化底色,提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高人语”的成才之道;铜山县汉王小学曹玉辉校长提出的让生命在文化中诗意地栖居……这些校长身上都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甚至是大师级的,让人“高山仰止”,油然而生敬佩之心。这样的校长在师生的心中可谓魅力十足啊,也真正能做到“真水无香、渐修顿悟”,在潜移默化当中完成了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亦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最好的管理,那就是“太上不知有之”。所以,渊博的知识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很高的要求甚至是追求。

二、勤恳的学习精神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操守,校长更该如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读书学习会使人心境澄明、举止儒雅、气度不凡。校长引领学校的发展,手中所持的应是旗子而不是鞭子。这面旗子上写的就该是:观念领先,学习领先,实践领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的途径,无外乎从书本、专家、实践中得来。《如何让教育更有道德》中写到:学校和老师留给学生最主要的应该是灵魂和才智,让人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文化。让思想和行动同时上路,望远镜能看到远方的路,但是脚下的路还得自己走。我觉得说得非常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而这每一小步,想要走好的秘诀只有一个:勤奋学习!

三、宽博的胸襟气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校长该以博大的胸襟广揽英才,以博爱的胸怀教育人才,并以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使命感为动力,高瞻远瞩,凝神聚力,拼搏进取,实现学校教育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于每位教师和学生而言,应怀着一颗童心、感恩的心去对待,与他们真诚地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才会真切地体会到美丽、和谐的律动来。张宏伟局长讲到:尊重、团结、信任和赏识每一位教师,就需要我们做校长的知道为别人喝彩、为别人鼓掌,这才是真正的欣赏。和谐构建人文环境,师生一旦处于心理安全与愉悦的氛围中,便自然产生一种向善向美的愿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觉得局长说的真是很有哲理性,这需要校长的博大胸襟。

日照市齐鲁名校长刘翠珍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也谈到,生命的成长是学校存在的本质,以善修身,以行正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她还引用了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的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尽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这十六字箴言,正体现了一种社会和谐的大度的胸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校长应该“像轮胎一样受得了气”,“像闹钟一样敲打自己来警示别人”,具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作为校长的确应该有这种高山大海般宽广的胸怀。

四、积极的人生态度

前国家队足球主教练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我是一直努力地做到: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并相信,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态度即能力,积极的态度是能力的催化剂。而孔子更多的是教人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都是教人怎样做人、以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立世。《创造自信教育法》一书中也提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创造奇迹,奇迹是自信之后结出的果实。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众所周知,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林黛玉,年轻貌美,满腹才华。然而上天却大大地打击了这女子一番。她的家庭破裂,命运多舛,年少的不幸经历使她养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她怀着一种极度悲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看待自己的人生,最终因忧愁呕血而香消玉损。“红消香断有谁怜,花落人亡两不知。”不由得令人扼腕!而《红楼梦》中的另一位奇女子——薛宝钗,她的达观表现则值得一道。同样面对家庭的变故、生活的挫折,她选择了乐观地接受。她宽容了生活的不公,接纳了自己的不幸,最终,她被贾母所赏识,掌管着整个家族,将生命的赋予发挥到了人生的最高点!

生活是至高无尚的统治者。在生活之路上,永远遍布着荆棘,充斥着暴风骤雨。如果你选择了悲观的心态,只能使你走向毁灭。这正如一首诗所说:“悲观的人,听悲观的歌,做悲观的梦,过悲观的生活;积极的人,听积极的歌,做积极的事,过积极的生活。”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校长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养,它不仅是校长不断前进的内驱力,也是实现和从事学校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校长积极上进、富有朝气,师生就有自信感、安全感,从而能自觉与校长保持着一种整体意识,同舟共济,奋力拼搏。这样,何愁我们的教育不会走向辉煌?

五、明智的知人善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不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校长,不管如何兢兢业业,也不是一个优秀的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所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就是用人之道。

著名学者张红霞教授在作《搭建专业平台,促进名师成长》的报告中讲到:启迪每一名教师的教育智慧,向自然求美,向社会求善,美好才会诞生美好。这就要求校长要发现教师的长处,即便是野百合也有春天。成功总被我们定义为大红大紫、大财大富。其实不然,起点不同,成功的空间也不一样,只要你在你的起点上足够努力,做到让自己没有一丝的后悔,那便是最大的成功,而且任何形式的成功都会获得最大的尊重。校长就是要让每一位教职员工体会到最大的职业幸福感!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把大家紧紧地扭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集体。对下层,任务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指导要及时,检查要严格,评价要公正。校长对其学校的每一个教师的长处、短处、工作能力、个性特长、人际关系等都要了如指掌。这样,该谁做什么工作,安排在哪个岗位最合适,就能很好地把握,扬其所长,帮其所短,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在各自合理的岗位上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其人生价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学习,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所谓“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对我而言,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可我坚信: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至。我会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改革与创新,寻找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我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