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导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教师要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导入

董红艳

江苏丰县欢口育英初级中学董红艳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重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这是上好课的首要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假如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成功的课堂教学导入,能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诱发他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所学知识在全局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成功的教学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意图,给学生较强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缩课前的各种其他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课题.成功的教学导入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能作鼓励引子和铺垫,鼓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已知的素材作引子,寻找出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顺利的将新概念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通过实例实验的观察导入,可为思维加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作铺垫.因此,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性.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导入才算是成功的导入呢?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几点:

首先,趣味性.课堂导入要注重趣味性.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熟悉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

其次,针对性.课堂导入时要注重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重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

课堂教学导入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灵活运用.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导入要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关键;导入应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能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通俗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类型大体有五种:

一、以旧拓新,承上启下

这是一种由已知向未知的导入方法.新知识都是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有经验的教师,常以复习、提问、做练习等教学活动,提供新知识联系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为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这是直接用新课题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应概念设置矛盾,建立联系,阐明学习目的,让学生当即明白学习内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动力的方法.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是使直接导入成功的关键.这种方法能节省时间,宜在复习课运用.

三、设置疑问,引起悬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教师适当的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情.所以,“善导”的教师常在章节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并渗透本科的学习主题.

四、实验启思,激情引疑

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迫切,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电、动和静诸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问题,

五、借助事例,选讲故事

具体描述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介绍新颖,醒目的趣闻,宣讲妙趣横生的典故,联系紧密的动人故事,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大众话题,以新闻发布会或焦点访谈的形式进行教学导入,这样做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六)导思点拔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给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利用学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当学生探究渴求得到答案时,教师再作适当,甚至是答疑角难,使学生达到“恍然大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