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临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剖宫产术后临床护理分析

梁虹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550018)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并发尿潴留2例,出血1例,占5%,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出院,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病情观察,进行精心的、专业的、预见性的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产妇顺利康复。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

剖宫产手术是解决难产和部分高危妊娠分娩的有效手段[1],与正常产相比较,由于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近些年,一些不需要剖宫产的孕妇因为各种原因也要求剖宫产,导致孕妇行剖宫产手术的比例逐渐上升,据调查,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比例达11%[2],而孕妇术后并发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术后尽快康复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为寻求规范、有效的护理方法,我科于2015年4月~2016年1月对60例行剖宫产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0例产妇,年龄26岁~47岁,平均28.5岁;孕龄为37.5~41周;初产妇49例,经产妇11例。以上患者均有剖宫产指征,且排除心、肺、肝、肾、糖尿病等病史,其中二次剖宫产者8例。

2护理

2.1基础护理①术后安置适宜房间,室温24~26℃,湿度50%~60%。术后24小时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并注意保暖。②患者麻醉未清醒时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完全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利于腹腔积液的引流和腹胀;腹部切口压沙袋,6h后取下。③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进流质食物,如米汤、鸡汤、鱼汤,禁牛奶、豆浆及甜类食物。以后逐渐进半流质、软食、普食。若乳汁不足,又无其它原因,必要时用中药促进乳汁分泌。④妥善固定留置尿管,观察尿液性状、颜色,严密观察产妇神志、面色、尿量及子宫收缩情况,产妇回室后臀部底下放置大块柔软卫生纸,可按摩子宫,应用静脉点滴宫缩剂或肌肉注射缩宫素、止血剂。定时检查并记录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⑤鼓励产妇床上多翻身活动,以改善肠道通气功能,松弛腹肌减轻切口疼痛,有利于恶露的排出,预防褥疮的发生,可使产妇感到舒适,又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2.2术后疼痛的护理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是非常必要的。患者术后24h内会出现持续剧烈的疼痛[3],48h后逐渐减轻。因哺乳会促进子宫收缩使疼痛加重,患者因疼痛难忍,不敢抱小孩或拒绝给小孩喂奶,影响母婴健康。术后可采用镇痛泵的方式进行主动的止痛,有利产妇早期的活动,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2.3并发症的防护①尿潴留:术后告知患者充分饮水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多饮水,早期活动,减少尿潴留。对已经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注意外阴及尿道的清洁,每天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棉球擦洗外阴及尿道外口2次,从术后5天开始每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3~4次,每次5~10min,水温要求略高于皮肤温度(不大于40℃),注意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烫伤。在督促排尿的同时,采取按摩子宫、下腹部热敷、按压穴位等方法,也可用温水泡过的棉球,轻轻按压尿道口旁,刺激尿道周围神经感受器而促进排尿,或让其听流水声使其产生条件反射而排尿。三阴交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于剖宫产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效果最好,三阴交为主治泌尿生殖系疾病的主穴,新斯的明可兴奋逼尿肌和肠道平滑肌,促进排尿及胃肠蠕动。②出血: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期,同时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4]。为避免产后出血护理,剖宫产后应密切观察恶露,子宫出血较多,应注意阴道出血量,如发现阴道大量出血或卫生棉垫2小时内就湿透,且超过月经量很多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有效补充血容量,高流量吸氧,压迫宫底,排出宫腔内积血,按摩子宫、应用缩宫剂、剌激子宫收缩,密切地观察产妇的生命征,注意治疗、处理后的结果、观察液体的出入量、尿量、颜色做好记录。保守治疗无效,准备手术。③下肢静脉血栓:为预防血栓性静脉炎护理,剖宫产术后双脚恢复知觉,护士就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曲伸活动,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物理性预防方法,如下肢腓肠肌按摩,扎弹力绷带,穿弹力袜等,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另外术后围手术期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因禁食等造成脱水,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经上述预防性处理,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士一旦发现下肢疼痛、肿胀、增粗、前静脉曲张、皮肤苍白皮温低等表现应积极检查,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结果本组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并发尿潴留2例,出血1例,占5%,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出院,患者满意度100%。

4讨论

剖宫产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术后产妇对胎儿的健康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乳汁的分泌。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位剖宫产病人的心理特点,为产妇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始终保持谦和的态度、温和的语气,排除产妇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及时告诉产妇胎儿身体健康,生命体征平稳,体重、身高,实行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对术后产妇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效减少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提倡母乳喂养。产妇回病房后立即将新生儿抱至母亲身边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协助指导母乳喂养[5],做到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总之,本组研究表明,加强剖宫产术后病情观察,进行精心的、专业的、预见性的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产妇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0.

[2]杨慧霞,剖宫产的现状与应对措施的思考[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2-4.

[3]王育环,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37.

[4]陈娟,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大出血患者焦虑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9):1028-1029.

[5]李建华,王学芳,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困难原因及护理对策.中国当代护理杂志,2006,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