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电网线路规划与设计的探讨孔胜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关于智能电网线路规划与设计的探讨孔胜利

孔胜利

(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山东省济宁市272100)

摘要:智能电网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电网在进行配置之后可变得更加灵活,展示出很强的协调性。与此同时,在世界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情况下,智能电网将会变得更加稳定和安全。另外,智能电网符合人类环保发展理念,对环境几乎可以做到零污染。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智能电网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对其开展进一步研究,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线路;规划;设计

智能电网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含义,一是确保各级电网配置的灵活性与发展的协调性;二是确保新能源能够快速、有效地接入;三是面向用户提供更为安全、稳定、可靠、环保、经济的电能;四是逐步朝着面向特殊用户提供所需定制电力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快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电力系统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的特点

在智能电网应用的过程中,输电线路具有十分特殊的特点。因为智能电网中主要应用的是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对于输电线路的规划以及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建设过程中来看,其自身的性能以及效率也变得更加高效。从整体上来看,智能电网的输电线路具有现代化、可控化以及标准化的特点,下面就针对这几个特点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在进行线路设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智能化特点,在设计输电线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现代化的勘测技术,这个技术对智能化的实现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了能够达到智能化的设计效果,所以应用了卫星以及激光三维技术等手段,这样就真正的达到了智能化的应用。通过进行科学化以及高效的设计,输电线路的效果也就因此得以实现,并且得到了更加全方位的应用。在运行的过程中,智能化的输电线路可以实现可控化的设置,在输电线路运行时,能够根据监控以及数字化的巡检等工作对运行的状态加以更加详细的评价,尤其是在风险来临以前,通过这一监测,就能有效的将风险进行防范,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在出现故障时,也能展开更加科学的诊断,这就是可控化的效果。

2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

2.1系统规划设计

本文借助于GIS技术对智能电网线路状态监测系统进行了合理规划和设计,结合我国有关部门要求,与PMS形成密切配合。该系统不仅能完整监控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还能对输电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展开分析,为相关决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在电力企业系统主站的建立和维修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输电线路状态和参数等数据对其实施全面监控,增强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信息管理和生产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另外,在智能电网线路系统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对各项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便于后续输电线路规划、建设、运行等工作的开展。我国土地面积较大,地形复杂,很多企业在智能电网标准制订上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工作人员可对管辖范围内的输电线路运行情况和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测,对线路最新的运行情况进行掌握,这样便可以根据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开展预警工作,为管理部门提供实时信息。

2.2系统功能

智能电网线路规划系统的设计主要以模块化设计为主,相关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系统各项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输电线路相关数据的调整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应用输电线路状态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导线温度数据、杆塔倾斜度等,这些数据在实现共享之后,便可以帮助智能电网进行线路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另外,在接入数据中,还应该包括相同地区的雷电监测数据交换,方便相关管理部门对当地雷电情况进行了解。状态信息的有效提供系统在线路状态信息输出过程中,包含了分析、监测、辅助等数据,之后将信息传输到PMS状态检测模块中,为线路平稳运行提供基础条件。直观数据的展现通过智能电网线路系统的作用,可将各种监测信号实际情况展示出来。系统借助于太阳能、无线通讯等技术,将检测到的数据利用无线网络通讯进行传输,最终到达OMSD中,再借助于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得出数据诊断结果。另外,输电线路中PMS系统可根据实时模块信息对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全面展示。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PMS对设备位置、照片等进行直观展示,也可以根据故障情况对故障位置进行迅速查询,为维修工作提供方便。

3输电线路规划中相关技术的应用

3.1GIS技术的应用

系统设计GIS技术可以对线路所经过的地形进行报告,系统可结合开发地区特点,对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并进行雷电、大雾、冰雹等信息绘制,为智能电网线路规划和设计提供有力依据。系统功能借助于GIS技术,可对输电线路所经过的地形地貌进行扫描,并与电网开发平台合作,构建起最专业的GIS系统。该系统包括激光扫描系统、直升飞机和地区开发平台。激光扫描系统主要负责对地形三维信息进行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有效存储;直升飞机主要负责提供空中载体支持,包括系统工作中所必备的仪表和人员等;地区开发平台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主要涉及GIS、可视化及各项空间数据等,并将这些数据与地理模型分析相结合,为线路设计提供动态的地理信息。在上述系统的支持下,智能电网线路规划和设计实现了对变电站及各种设备的统一管理。

3.2通信线路组织设计的应用

通信线路设计的管理目标在智能电网线路规划中,需要对多方面问题进行考虑——不仅要根据地形对敷设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同时还要对使用材料和设备数量进行考量,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否满足线路建设标准要求,只有将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制订出质量高、成本少、安全可靠的通信线路,为智能电网线路规划设计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总的来说,通信线路在组织和安装工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倘若工作人员没有制订合理的应对措施,将会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各个项目建设的管理人员应做好进度把控、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计划,明确每部分的工作重点,保证智能电网线路规划与设计工作变得合情合理。敷设方式的合理选择在架空线路工程中,通信线路的设计起点选择很多,一般来说,会将终端杆位置作为整条线路施工的起点。在组织设计流向的确定上,可以从某一段开始,到另一端结束,也可以采取由两端到中间的方式。但在具体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如果线路设计选择直埋工程法,最好将施工起点设定在终端位置,或者是电缆接头处,但该种施工方式对光缆配置的精确性要求很高。相对于其他线路建设方式来说,直埋线路工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选择的架空方式也较多,既可以从一段开始,也可以选择两端同时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流向进行合理选择。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智能现网的输电线路规划以及设计情况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在今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这一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复杂性的特点,所以需要相关工作者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方式让输电线路处在一个更加完善的状态中,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监测以及管理,这有助于我国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耀旭.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探讨[J].现代信息科技,2017,1(06):10-11+13.

[2]包万敏,王伟,李涛.智能电网传输线路的无线检测网络设计[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7,33(12):52-58+64.

[3]李新,滕子贻,刘洋.城镇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线路规划设计[J].信息通信,2017(08):250-251.

[4]王振.智能电网与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