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肘关节损伤的DR诊断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儿童肘关节损伤的DR诊断体会

梁启贤

梁启贤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肘关节骨骺发育与损伤的DR诊断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年收治的肘关节损伤患儿107例,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研究。结果存在肘关节骨折或隐匿骨折的患儿,对其进行DR片诊断后发现,除骨折线外,肱骨前线、肱桡小头线、肱桡外侧线、肘白线、脂肪垫征等均属于较为重要的辅助诊断征象,其显示比例较大。结论对肘关节损伤的患儿,在进行DR诊断时,病患的骨化中心出现顺序、肱骨前线、肱桡小头线、肱桡外侧线、肘白线、脂肪垫征都属于极为关键的诊断征象。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DR

儿童肘部关节属于骨折损伤的多发部位,而由于部位自身的发育特点,在诊断中通常会出现较为复杂的状况,漏诊、误诊问题较为常见。为了探究儿童肘关节损伤通过DR片诊断的经验体会,文章选取了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儿107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107例肘关节损伤患儿,均为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在107例病患中,男70例,女37例,年龄范围为2~15岁;骨折类型为:髁上61例,外侧髁26例,内侧髁20例。所有病患在临床上均为外伤肿痛,肘关节活动受限。

1.2方法

对107例病患运用DR-X线摄片系统进行正侧位拍片,其中标准片及非标准片的例数分别为65例、42例。有明显错移位骨折及关节脱位者不在本组病例。通过对病患的骨折线显示、肱骨前线、肱桡小头线、肱桡外侧线、肘白线、骨化中心出现顺序等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其与骨折之间存在的关联。

2.结果

107例病患的骨折X线征象显示状况如表1所示。

表1107例病患的骨折X线征象显示状况

通过对表格的观察分析发现;在61例肱骨髁上骨折病患中,显示肱骨前线征33例,所占比例为54.09%;显示脂肪垫征30例,所占比例为49.18%;显示肘白线征35例,所占比例为57.37%;而显示肱桡小头线和肱桡外侧线仅2例。在26例外侧髁骨折病患中,显示肱桡小头线征12例,所占比例约46.15%;显示肱桡外侧线征5例,所占比例约19.23%;而显示肱骨前线征和脂肪垫征仅2例,肘白线征未显示。在20例内侧髁骨折病患中,显示脂肪垫征4例,所占比例约20%;显示肘白线征5例,所占比例约25%;显示肱骨前线征仅2例,而肱桡小头征及肱桡外侧线征未显示。与文献报导相比,各种征象显示率偏低,可能与所选病例多数骨折线不明显和体位不标准有关。

3.讨论

在儿童肘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的几种骨折类型为肱骨髁上、外侧髁、内侧髁骨折。由于儿童肘关节不同发育阶段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的大小及骨骺线的闭合时间不同,有些骨折难以发现。另外,儿童自身的骨皮质较为脆弱,极易发生变形,所以在骨折后很难看出一些离断了的骨折线。对于这些骨折,为了更为准确的对其进行诊断,需利用一些辅助性征象。

第一,对儿童正常的肘部骨骺出现和闭合年龄明确掌握:在肱骨远端存在着4个骨骺,其出现年龄依照顺序排列为肱骨小头1~2岁,内上踝7~8岁,滑车9~11岁,外上髁11~13岁。而所有骨骺的闭合年龄范围多为15~18岁。骨化中心出现的的年龄通常为奇数,分别为1、3、5、7、9、11岁,相差1-2岁也属正常范围,出现顺序为肱、桡、内、滑、鹰、外。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三种骨折类型,骨化中心出现顺序的改变对于诊断内上髁骨骺分离而言,其诊断价值大。特别是对于一些撕脱型骨折病患,当其骨骺陷入至肘关节内,骨骺将会从正常位置移开,与对侧进行对比观察能够明确判断移位状况,从而对病患存在的骨折作出准确诊断。

典型病例(图1):男性,11岁,右肘外伤肿痛就诊。初级医生报告右肘关节肿胀,骨质未见异常。认为关节内骨化影为滑车或鹰嘴骨骺。审核医生发现内上髁没有骨骺,尺骨鹰嘴处见小点状骨化影,考虑内上髁骨骺分离陷入关节重叠于尺骨鹰嘴,并立即加照双侧对比(图2)后明确诊断内上髁骨骺分离。按照骨中心出现的顺序,内上髁骨骺肯定在滑车和鹰嘴骨骺前出现,如果在内上髁区无骨骺,关节内骨片即为陷入的内上髁骨骺,当滑车骨骺已出现时,加上陷入的内上髁骨骺,表现为两个骨块,当滑车骨骺未出现时则表现为单个骨块。

图1图2

第二,肱骨前线征(图3.B线):侧位片首先沿肱骨干皮质前划线(即肱骨前线),然后通过骨干中轴划一条与之相平行的线(即肱骨前缘衍生线),学龄前儿童肱骨小头位于两线之间[1]。随着年龄增长,肱骨小头可稍超过前缘,但不超过后线,以此可以诊断肱骨小头骨骺向后滑脱。在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在肱骨髁上骨折中,有54.09%存在肱骨前线征。

第三,肱桡外侧线(图3.A线):经肱骨外上髁至桡骨干骺端外缘连线,正常肱骨小头骨骺在此线之内。本次研究发现,肱桡外侧线在肱骨外髁骨折中阳性率约19.23%。

第四,肱桡小头线(图3.C线和D线):经桡骨纵轴延长线,在标准正位和侧位上都应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当肱骨小头骨骺分离或桡骨小头脱位时,肱骨小头骨骺不在延长线上。但要除外由于难于配合或投照因素造成肱桡关系划线非中心相交[2]。本次研究发现,肱骨外髁骨折中,肱桡小头线征阳性率约46.15%。

第五,肘白线(图4长箭):X线片肘白线与病患的肱骨鹰嘴窝、冠突窝的骨质皮之间有着直接性的关联,髁上骨折的病患常表现为肘白线断裂或变形。在本次研究中,肱骨髁上骨折病患出现肘白线断裂变形较高,阳性率约57.37%。

第六,脂肪垫征:正常肘关节侧位片上,肱骨下端前面的透亮脂肪垫影,应与肱骨紧密相邻(图4短箭),而背侧脂肪垫不应显影[3],因背侧脂肪垫位于鹰嘴窝内。外伤后关节囊内出血,囊外脂肪层受压向上推移,背侧脂肪垫显示(图5)形成八字形脂肪垫征。本次研究发现,脂肪垫征阳性在髁上骨折中出现率约49.18%。未发现明显折而脂肪垫征阳性者,应建议CT检查排除隐匿骨折。

总之,对于肘关节损伤的患儿,在对其进行DR片诊断时,除去极为明显的骨折线,病患的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变化、肱骨前线、肱桡小头线、肱桡外侧线、肘白线及脂肪垫征都属于极为关键的诊断征象,应加强对这些征象的重视和对儿童正常肘关节不同年龄段解剖变化的认识。

图3图4图5

参考文献】

[1]詹青霞,武刚,蒋黛蒂等.儿童肘关节常见骨折的DR诊断体会[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6):522-524.

[2]王晓.儿童肘关节X线片中的肱桡关系[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05):324-326.

[3]李泳.儿童肘关节骨折及脱位的DR诊断[J].海南医学,2010,21(1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