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改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浅析初中数学课改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武强

武强(大名县大名镇南关回民学校河北大名056900)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在我经历的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也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现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浅析初中数学课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问题提出对策。

1.初中数学课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华东师大版初中学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资源。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达到课改的预期目标,是我们数学教师顺利开展课改实验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认为新教材是专家编写的,必须要不折不扣,不偏不倚地使用,因而死扣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二是认为新教材内容偏少,难度偏易,于是参照旧教材无限制地加深加宽。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应予以立即正。而且,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当然,新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可以说基本上体现了国家要求。但是,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主要是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要求,并不是让所有学生仅仅达到这个要求就了事。若如此,则不能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1.2数学教学仍是老师教学生学。

课堂教师虽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重要性.但往往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来,往往因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成绩,而匆忙走过场现象还比较多。

1.3布置的作业量多而不精。

目前的现状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作业量是偏多的,现在很多学生的睡眠时间都少于8小时,然而报纸说,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最少也应保持在8小时以上。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智商下降,而且前一天睡眠不足了,第二天上课必然会打瞌睡,从而影响听课效率。此外也有学生认为作业应有一定的难度,而不要过于简单,适当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去钻研,而过于简单的题目,学生一眼就看出答案,没有挑战性,这样就减少了思维过程,久而久之,会是学生的思维迟钝,不爱动脑思考,而且一般难题都不同程度的集合了各种题型的精华,常做可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他们的思维日益敏捷,做普通的题目就会更得心应手。

2.解决初中数学课改问题的对策

2.1依据“课标”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

教师一定要熟悉“课标”,明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要将“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反复对照,形成“课标”要求与知识点一一对应。对“课标”中有的而教材中没有的要作适当的补充,不要单一依据教材,合理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不当教材的复印者,不把教材当作圣经念。要结合本地实际活用好教材,我们可以①要对教材取舍重组。有的学校对华师大版教材中的证明内容进行了重组,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②要对重要的公式、法则、和规律,教学设计的素材呈现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初中阶段出现的运算公式、运算法则比较多,它们的引出都应在尝试、猜测、推倒之后加以总结,概括。教学设计中要为学生多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③要生活体验教材。可以把热点话题编进教材。例如,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安排轴对称内容时,可以选择徽标、枫叶、雪花等现实的图案作为研究对像。对教材中难度较大的要敢于放低难度,例如勾股定理的探究。对教材中理论性太强而课标中又没作要求的要敢于简化,对教材中顺序处理不妥的要敢于适当调整顺序,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总之,要依据“课标”来选择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差异教学。

2.2应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恰当的做法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注意反映数学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展现基本概念抽象和概括过程,基本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过程,教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和解释过程;在教学素材的呈现上应该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合情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还可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从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3提高布置作业的质量。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但还是掌握不住要点,因此作业的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我认为,作业量不在于多,而在于习题的质量。教师要避开惯性思维,在备课上多下工夫,在翻阅相关的书籍、资料时,将有代表性的、全面的、灵活多变的、能举一反三的题目。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业的质量自然会提高。

另外,通过布置一些难易适中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太过简单的题型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恶之情,太难的题型又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应该主动研究如何布置合理难易程度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