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与经营模式的探析王继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工程管理与经营模式的探析王继革

王继革刘颖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天津30025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大跨步前进,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对工程的管理经营模式进行必要性的改革、创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提升经营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力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经营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市场也日益扩大,为了达到新时期建筑行业的要求,相应的管理于经营模式就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若是在某个施工管理环节出现漏洞,则有可能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甚至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新时期下,建筑工程的经营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否则现存的经营风险则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选择管理模式,并对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排查并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推进。

1当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是以承包企业为龙头,施工企业为骨干、劳务作业为依托,这种经营模式在现实的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营管理模式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技术指导不到位,工作效率下降,存在一定的缺少指导性施工,蛮干浪费等。由于这些对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第二,施工队伍专业素质较低,对施工中的人、财、物等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对施工资源不能有效的配置,往往会出现大量施工资源被闲置或者浪费的状况,这样会导致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增加工程成本。

1.2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想实现科学合理的管控,就需要建筑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执行机构,对施工过程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将责任和权利层层细化到人。但是,现阶段,一些建筑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盲目的削减施工经费,管理体制也不够健全,例如,撤销或者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职权不明、一人多职、有权的不管事,管事的没有权,严重消减工程技术管理执行力的混乱管理等。这些状况均可能影响到施工管理的水平,使施工效率下降,影响工程工期或者影响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1.3大部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成本管理仍属于粗放型管理

企业在施工生产中随意性强,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仅仅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未形成统一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管理上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技术还是空白。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层次高低不齐。生产一线人员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相当部分人没有建筑专业知识,加上企业对人员的岗前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造成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还有一些企业盲目扩张规模,管理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要求都跟不上扩张的步伐,造成管理技术人员频繁借调、应急,因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不稳定,管理成效不理想。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立起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化的操作工人队伍、职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已成为建筑企业的现实选择。

2提升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深化施工企业管理机构改革

建立施工企业管理机构是进行工程经营管理的基础,所以,施工企业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加强对相关施工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第二,根据市场的需求,有的放矢的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使其适应新时期建筑市场的需求;第三,要对引入先进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充分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建筑企业的管理组织创新

建筑企业要能够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发挥职能作用,就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制度,让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让员工都能积极工作,发挥自身价值。对建筑企业进行公开竞岗,使企业员工能够完全凭自身实力竞选工作岗位。实行激励机制,对工作能力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3合理利用人才,改善用人机制,促进管理模式转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筑企业要改善经营管理模式,而人才的合理利用以及如何招徕就成了重要的一环,在建筑企业经营和施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岗位人才,中、高层的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研发人员,施工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等等。所以,企业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把那些具有真正管理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优秀人才选用到关键岗位上来。企业要努力改善人才办公环境以及薪酬待遇,努力留着人才并鼓励其进行管理和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

3建筑工程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目前,建筑行业在一定时期还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而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渐扩大并日趋成熟及国际化、标准化需求,市场竞争压力也随着变大,所以,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在进行建筑施工中,只有施工双方签订合同,才能够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通过合同管理,也合理有效的避免合同中出现的不合理条款,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2)理性进行施工决策分析,为了有效的降低施工中发生风险的概率,需要在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充分分析施工工程的可行性,并在项目的投标决策阶段将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降至最低;(3)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企业的管理层应充分的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为员工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不仅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养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金整理,进行资金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境,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合理的统筹,最大限度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和配置,降低建筑工程的经营风险。

结语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功能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要求建筑单位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的关键环节进行认真管控,充分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从益.试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材,2013(2).

[2]李一鸣.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J].门窗,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