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等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2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针灸等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21例

肖智映

肖智映(云南省石屏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石屏662200)

【中图分类号】R24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94-01

肠易激综合症又叫结肠过敏,结肠功能絮乱,痉挛性结肠炎,结肠本身没有明显的炎症,只是结肠动力学及肌电活动异常导致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该病常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多与精神因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饮食生冷等引起,临床多归结为中医的“腹痛”、“泄泻”“便秘”等病。

近年来,笔者采用损伤较小的、病人易接受的中医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本组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病情最短3年,最长21年。全部患者均符合临床表现及检查指标。

1.2临床表现

1.2.1腹痛或腹部不适感疼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多见于左下腹部,可伴腹胀,进餐后出现,排便后缓解。

1.2.2排便异常排便次数<3次/周,或>3次/日。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带黏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1.2.3肠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疲乏、背痛、心悸、呼吸不畅感、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

1.2.4症状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1.3检查指标(用于排除器质性病变)①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②血、尿、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正常,粪便潜血阴性;③肝、胆、胰腺功能及B超正常;④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⑤X线钡餐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⑥肠镜检查示部分患者肠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符合2003年肠易激综合症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2.1针刺治疗组

取穴:

俯卧位:肾俞、气海俞、大肠腧、关元俞

仰卧位:天枢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治疗:俯卧位及仰卧位交替治疗,1次/日;7次一疗程;休息三天,再行下一疗程。

2.2取约1.5cm艾条,点燃后置于灸盒中,温灸神阙穴。

2.3中药灌肠治疗组

具体方法:先将陈皮15g、麸炒白芍30g、炒白术15g、防风9g、麸炒黄连15g、麸炒木香9g、柴胡15g加水300ml,煎至100ml时滤出,药渣第二次加水300ml,煎至100ml时滤出;药渣第三次加水300ml,煎至100ml时滤出。将三次的300ml滤出液倒入锅中,加热浓缩到100ml时装瓶备用。将以上100ml浓缩液按照直肠点滴疗法的操作规范:先让患者排空大小便,精神放松,左侧卧位,右下肢屈曲,左下肢伸直,充分暴露肛门,局部消毒。再把加温至40度左右的液体装入消过毒的瓶中,挂在输液架上,然后用一次性输液管插入药液瓶中,去掉针头部分,接上头部涂有适量红霉素软膏的橡皮导尿管,排尽管内空气后插入患者肝门内14~16cm,用胶布固定,最后把开关打开,开始点滴,每分钟以30-40的速度为宜。滴后让患者平卧30分钟,3小时内尽量排便,以使药液充分吸收。1次/日,7次一疗程;休息三天,再行下一疗程。

3治疗效果

经1-3疗程治疗,结果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14例,占66.7%;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4例,占19.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占14.3%。总有效率85.7%。

4讨论

4.1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肝脾失调,湿趋于下,清浊不分,气机逆乱,腹痛肠鸣而泄。为正虚邪实之证,病机多为脾肾不足,湿热淤血胶着所致。

中药灌肠能够对抗拟胆碱所引起的肠肌痉挛,故可以治疗肠痉挛所致的腹痛,还可抑制肠管活动,使肠蠕动减慢,食糜停留时间延长,增加肠道吸收,使大便变干,有止泻作用。

4.2针灸取穴部位肾俞、气海俞有调肾、调气血之功;关元俞、大肠腧有调肠胃、理下焦、化湿滞之效;足三里、三阴交和胃健脾,升降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为调理肠腑,治急慢性肠炎之要穴,温灸神阙穴达温中、调畅气机之功。针法、灸法及中医中药灌肠综合治疗,疗效相得益彰,共凑扶正祛邪之功。

4.3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很多疾病治疗方式及疗效均有了更大拓展,然而,仍然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病症,致病机理尚待研究,治疗困难。笔者通过简单、易行的中医综合治疗,获取了疗效。其安全、经济、痛苦小,疗效佳,适于基层。因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到之处,恳请各位师长及同道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