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研究

王萍李贺军闫娜王宏波王玲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随着采油厂运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员工的岗位素质和岗位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成为采油厂企业竞争力的显性标签。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往往因采油厂员工知识储备、性格修养、技能层次的差异,导致员工培训的效能较低而流于形式。其员工分类培训的过程将实现管理控制向管理引导的迁移,凸显其基于员工岗位能力获得和未来职业成才的培训效果,本文简要地概况了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的构建思路,就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构建趋势和构建策略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创新措施初步探讨。将为我国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有效建设和科学运转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类培训;策略;创新

采油厂作为油田企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高效、安全的运营是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福祉的能够顺利实现和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燃油需求和燃油供应总量不足的有效手段。采油厂是油田开采中初级油气的存储和运输起点,设备总量多、技术规范要求高、危险系数大、自动检测设备信息化程度强,安全生产的压力很高,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要求严格。其现有的培训模式专注于员工群体性能力的获得和思想素质的提升,未能有效地实现以员工个人为中心的差异化培训需求,以不能满足当前采油厂人才储备和人才战略的发展要求。对采油分类培训管理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采油厂开展员工分类培训的必要性

采油厂基于企业自身特点,对企业员工的职业技术与职业道德的有较为明确的岗位目标管理要求。往往需要系列的基础性培训工作,以培养出技术过硬、团队能聚力高、政治思想坚定、能力全面的员工队伍,来适应采油厂持续性建设的要求。随着采油厂运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员工的岗位素质和岗位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成为采油厂企业竞争力的显性标签。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往往因采油厂员工知识储备、性格修养、技能层次的差异,导致员工培训的效能较低而流于形式。以企业员工为核心,在对员工综合素质和岗位要求差异化评定的基础上,实现对其专项培训需求的评估和针对性的分类培训,成为企业培训模式机制创新的代表,为采油厂员工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员工分类培训的过程将实现管理控制向管理引导的迁移,凸显其基于员工岗位能力获得和未来职业成才的培训效果,在差异化评估下的定向培训,实现采油厂员工岗位分工前提下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采油厂核心竞争力的生成,提高采油厂的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能。

2.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分类培训已在部分采油企业开始实践性的应用,其通过对采油厂内部员工在以岗位效能、能力潜质为代表的重要性差异和以价值理念、职业追求为代表的需求性差异的有效区分和评估,以事实差异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采油厂员工综合素质分类评估和培训标准。结合采油厂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出分层、分类实施的以差异对象为基础的具体实施策略。同时,在分类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对员工分类和培训效果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培训反馈机制,对采油厂员工的自我认识差异和培训目标进行修正。

2.2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存在的问题

2.2.1作为一种较新的培训模式,分类培训的制度建设、人员配置、效能评估等方面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相对于传统的采油厂培训模式要高,其培训成果的效能转化也是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检验,同时,其培训的综合性实施也将是一个长时间探索和自我否定的过程。从而导致部分的采油厂企业培训主管部分,对分类培训持怀疑态度,对培训改革的风险多有担忧。

2.2.2采油厂分类培训中,数据化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未能有效地实现分类培训过程中的岗位能力、专技水平、培训需求的数据建立及其培训优化策略的数模建设,导致在分类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定位差异,组织失策,培训成本提升等问题。其信息化应用水平制约了采油厂分类培训的科学高效的展开。

2.2.3在对员工的差异化能力评估过程中,对员工素质和岗位胜任基础数据获得标准模糊,未能细致而严谨地以量表的形式,实现员工在学历层次、能力层次、技能层次、道德层次的定量评定,只是简单地以适岗和不适岗来评价。对后续培训内容和培训层次的有效定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3.采油厂员工分类培训创新性应用策略

3.1落实培训主体,实现培训综合革新

明确分类培训的内容,并采油厂培训的管理层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技能规范、考核评价、等围绕企业分类培训而展开的各项制度。由采油厂培训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培训管理考核和实施方案,以规范采油厂员工的学习行为。同时,明确考核主体,对员工在分类培训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要以适当的方式,与其岗位薪资、福利、任用等相匹配,以提高其培训的积极性。

3.2.夯实信息支持,促成培训数库建设

分类培训的实施中,其信息数据总量大,岗位评价指标多,环节管理和成果评测的信息化要求高,系统而合理的采油厂分类培训数据库建设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通过数模分析,将为采油厂员工和个人的培训管理提供信息参考。同时,将采油厂的分类培训与人才的选拔机制相结合,通过甄选和推荐,完成采油厂专业人才数据库的建立,并对采油厂内部是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建立多效标签。以应对突发性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并为采油厂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3.3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培训人才储备

分类培训高端问题的有效决策和解决,是有赖于采油厂培训管理团队内部的人才技能层次的。培训资源的挖掘,培训流程的优及,分类管理的提升是需要核心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规划和创新重组。建立采油厂培训管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并扶持一批在分类培训上功底扎实、勇于开拓进取的专业人才和培育一批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油田企业分类培训机制持续发展之本。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油田企业培训改革成果的初显,分类培训将在我国油田企业培训体系中的作用越发凸显。采油厂培训工作将在“智”评和“智”控的有力助推下,通过有效的培训主体建设、信息化支撑、人才培养等手段,进入一个新的探索时期。将以更为合理、高效、安全的岗位培训服务,实现培训管理和员工素养的双提升,进而推动其自身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如何做好油田企业员工培训[J].中国石油石化,2015,(14):159.

[2]齐华.浅谈如何抓好采油厂岗位培训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6.

[3]王瑞.浅谈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0,(2):168.

[4]林琳,刘贤梅.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油田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10):205-208.

[5]薛艳玲.浅析油田企业员工培训的创新之路[J].人才资源开发,2017,(2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