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让阅读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管美珍

管美珍青岛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三小学山东青岛266555

摘要:阅读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既有心理体验过程,也有情感体验享受。阅读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审美情趣与行为习惯,实现健康成长。

关键词:阅读;绘本;健康成长

“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已经迫在眉睫,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养,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需要在学校坚持读书,另一方面回家后也要增加阅读,并与父母一起分享读书心得。有了家庭与学校的双重保障,孩子们的阅读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在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活动开展与阅读方法使用上,要丰富多样,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

第一,绘本。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大量的文字表述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对阅读感到枯燥乏味,不愿意读书。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物的选择上就要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国内外优秀的绘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色彩感极强。这些绘本不仅仅是图片,更蕴含着多种多样的主题。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不仅会被其中的图片所吸引,还会在读后明白一些道理,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再经过老师的引导更会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就像是包裹着爱与童趣的糖果,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感受父母爱的甜蜜;读《大卫上学去》的时候,虽然学生为大卫的调皮感到头疼,但同时也明白自己在学校中怎样做才是对的;《爷爷一定有办法》,使学生明白遇到事情一定要开动脑筋。这样在每周一节的绘本课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绘本的故事,聆听绘本的世界。同时在班级图书角中放置优秀的绘本,课下随时可以去看,也鼓励学生去书店选购感兴趣的绘本进行阅读。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其阅读习惯。

第二,经典唐诗。儿童科学家研究证明: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念唱,可以同时动用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有同步效用时,学习效率可增加2至5倍。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记忆的黄金时代对每个人来说就是2到3年。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依然为大家所惊叹的作品。低年级的学生背诵不了太长的诗篇,所以我为他们选择唐诗,每周进行讲解和背诵。这些唐诗记录下的是古人的日常生活,承载的是他们的悲欢离合,描绘着这大千世界,表达自己的壮志凌云。有可能现在有些学生还不懂这些诗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也许在某一天,某个心情下突然就懂了。而且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背诵这些经典,也是打开学生阅读视角的一种途径。

第三,儿童诗。儿童诗是为儿童幵出的一朵心灵之花。一首首儿童诗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大多数儿童诗以“趣”为主,贴近学生生活,引起一个个奇思妙想。学生在阅读这样的儿童诗时不禁被诗中的世界所吸引,往往微笑着,幸福地阅读。有时候阅读完一首还想阅读另一首,阅读之后也提高着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儿童诗需要朗读,学生在朗读时情感充沛,情绪高昂,朗读水平也随着阅读兴趣节节升高。

第四,依据兴趣选择读物。每个学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读书的各种习惯,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阅读兴趣都一样,有人喜欢读童话故事,有人喜欢读科学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让其读书,而不是千篇一律。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读完老师要求的绘本、经典诗词、儿童诗之外,依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阅读,用喜欢的书籍布置书柜,在阅读的小天地中尽情畅游。

二,阅读活动的开展

第一,亲子阅读。与父母的相伴时光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如果在这相伴的时光中赋予读书的快乐,沾染书的香气,是不是更有意义。低年级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识字量不够大,不能进行独立的阅读,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迟迟不能进入阅读状态,又或者无法长时间地阅读,要完成阅读量仅仅靠老师是无法做到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号召家长在家中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选择学生适合的书籍,每天和自己的孩子读一读书,分享读书心得,共享读书的乐趣。这样将阅读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好书一起看活动,优化阅读内容。充分发挥学校阅览室的作用,争取每周抽出一节课带领学生在书的乐园和伙伴一起读书。在班级图书角中不断更新图书,张贴和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号召学生利用闲散时间进行阅读。另外选择爱读书的小朋友作为图书管理员为上小朋友推荐好书,大家一起阅读,一起交流,一起做一粒粒小种子,走进美丽的阅读世界,他们一定会在那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同时,为孩子们列出了推荐阅读书目,如《淘气包马小跳》《长袜子皮皮》《小王子》《哈利波特》等一大批经典的优秀童书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其次,引导家长陪伴孩子们积极参与挑选阅读材料,让孩子自己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读物,比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校园小说等,倡导学生自主选书。

第三,讲故事比赛。我还在班级里开展了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成就和快乐,从而稳定阅读的兴趣。在周末时常开展一些阅读实践活动,通过给父母、长辈、小伙伴、邻居等身边的人读故事、讲故事,促进孩子学以致用,从而不断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朗诵比赛。朗诵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朗读内容以短小精焊的诗歌,富有韵味的小故事为主。以此为基础,开展朗读比赛,以微信群为平台,每天晚上由一个学生进行朗诵,其他同学点评,每周选出一个“朗读小明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喜爱阅读。

三,加强阅读指导,使用多种阅读方法

第一,根据阅读书目的种类选择阅读方法。如科普类的书可以“略读”,大致了解即可;文学类的书可以“精读”“、研读”,每学期至少精读三本优秀书目,其他可泛读。

第二,让学生静静地读书。每周一次的阅读指导课,绝大多数时间都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静静地阅读,教师同样静下心来阅读,不做过多的讲述,只在最后8分钟的小组交流时,互相介绍阅读体会和方法时,教师才进行小结,这样同样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整理知识。有的同学摘抄的经典文段、剪报剪画,既丰富了知识,又享受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结语

读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孩子的精神存在方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小学作为学生阅读的起点,通过保证学生阅读时间,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目,以及通过各种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热爱文字,感受阅读魅力,让书籍相伴一生。

参考文献

[1]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J].严宝银.思维与智慧.2016(26)

[2]让孩子徜徉在阅读的天空[J].陈月华.华夏教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