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狄丽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狄丽娟

狄丽娟

狄丽娟

湖北三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随州市441356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面向灰色聚类法的卢瑟建筑设计方案评估,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估的重要性。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构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相关绿色建筑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方案评估工作水平和质量,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灰色聚类法;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估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与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建筑界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近年来绿色建筑模式的发展与研究已然成为世界建筑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节能与环保方面的压力已逐年增加,建筑业结合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相关耗能比例已达到40%,而其中95%以上的建筑属高耗能建筑。因此,打造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

一、方案评价工作主要内容与过程

1.1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

在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是整体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此评价技术人员需要结合我国管理部门制定绿色建筑相关指导数据,结合建筑自身设计方案内容,合理的设置评价指标,同时确定其相关的技术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其主要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环保指标与建筑技术指标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环保技术指标主要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涵盖的环保设计技术指标,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了环保技术型指标、能源节约型指标以及环境保护型指标三个主要指标。在设计方案中,这三项指标是否合格决定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绿色环保属性,同时也是绿色环保设计方案的基础。建筑技术指标,则是指建筑设计中需要达到的普通技术指标,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建筑设计经济型指标与安全型指标两项内容。在指标设置与确定过程中,评价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首先设计方案中首先要确保的是方案的安全性,这是建筑生产与使用安全化要求决定的。其次评价标准应兼具绿色环保与经济性兼顾的原则,避免因过度追求建筑的环保性造成建筑投入过大,造成经济浪费问题的出现。最后评价标准应建立在实用标准基础上,保证建筑绿色性与建筑功能有机融合,确保建筑实用。

1.2构建具有实效性的评价模型

在评价指标设置完成后,技术人员下一步还需要将评价指标进行归纳,再利用数据化与结构化处理,将其搭建成立体化的评价模型。搭建评价模型的目的在于将零散的评价数据指标具体化,是其更便于评价工作。在评价模型构建中,模型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评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模型构建中,其工作要点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评价模型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模型提高设计方案的评价效率与质量。如模型中应具有较强的直接性特点,避免因计算公式或数据处理过多,影响评价工作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评价模型应具有一定的权重性。这里所指的权重性主要指模型中重点的评价内容与指标。在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模型中,其权重内容除了一般建筑设计中重点的安全指标外,还应包括方案中的绿色环保指标。

1.3设计方案评价过程

在评价模型构建完成后,评价工作者即可根据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在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技术人员在评价模型基础上,对设计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综合考量设计方案各项技术指标,完成对设计方案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在评价完成后需要对设计方案提出完善意见,并形成书面内容,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

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现状

2.1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现状

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关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对绿色建筑产品、技术等进行一般性的评价;2、模拟和评价建筑物设计方案周围环境的物理性能;3、审定和评价建筑物整体的环境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国际现行的评价体系,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例如,美国的LEED(能源以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该计划于1993年提出,是受英国的启发,主要针对的是美国商业建筑整体的使用周期和使用寿命中的绿色生态表现,主要分为六个方面,其已经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设置的参考范本。英国的BREEAM(环境评价法),该计划于1990年提出,是国际上首次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间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因此,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加拿大的GBC(绿色建筑挑战),其核心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工具的研究,从而构建全球化的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标准。目前,我国针对绿色建筑评价方面,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导则》等。

2.2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存在的缺陷

上述评价体系都是在建筑物完工后对其的评价,而没有实现在建筑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建筑材料的浪费引发的环境问题。因此,目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如何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对其进行绿色评估。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对其进行绿色评估,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整个施工过程的能源消耗,而且还能够让投资者选择更为合理的绿色建筑方案。所以,在优选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时,应该设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

三、设计方案主要要求分析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其设计方案除了应具备普通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外,对于建筑绿色环保特点指导下,绿色建筑环保化要求包括了以下三点。

3.1建筑设计中绿化作用的提升

将建筑绿化体系融入建筑整体设计中,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特点。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其应具备以下特点。(1)保证绿化比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对于绿化面积的比例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屋顶绿化面积应达到30%,就是设计方案中必须达到硬性标准。(2)绿化的契合性。绿色建筑绿化设计除了需要达到设计要求外,还应实现与建筑设计的整体契合,是其融入建筑整体架构中,避免为达到绿化要求生硬绿化,影响建筑整体质量。

3.2对于建筑节能性要求的加强

节能性要求的加强也是方案较为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节能技术的应用中。在方案中,设计者应大量采用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如在采光设计中,设计者应结合建筑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采用节能采光技术,进而提高建筑整体的节能性。需要注意的是,节能要求应建立在建筑整体质量保障基础上,方案中应避免过分使用节能技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3.3对建筑施工区环境的保护

建筑设计方案中,除了对建筑自身的环保要求外,设计者还应重视建筑施工区域周边整体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于疗养、旅游等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在地基、围墙、整体绿化、排水等结构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对施工区域整体环境的影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结束语

本文将全寿命周期理论及灰色关联投影法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中,首先建立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扩展了传统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体系的维度,可实现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的总体评价。然后对最基础的第三级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和权重确定,这一步可以根据不用的决策要求进行指标权重的调节。最后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投影法建立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选择综合评价模型,它能够避免只将各个决策方案的单个因素指标值进行比较而引起的偏差,从而可以系统地分析各个指标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整个指标因素集的情况。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2012.

[2]石华旺,安俊华,孟辉彬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7,33(22):49-50.

[3]杨波,李慧民,胡长明等.建筑工程投资决策模型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26(4):48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