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微波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张显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〇医院耳鼻喉科;辽宁丹东118000)

【摘要】目的微波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耳鼻喉疾病病患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43例,其中对照组病患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而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方法,统计治疗并发症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并发症对比方面,治疗组43例慢性肥厚性咽炎1例,右侧下鼻甲局部坏死1例,鼻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而对照组43例慢性肥厚性咽炎4例,右侧下鼻甲局部坏死4例,鼻出血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治疗方法,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并发症,能够大大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临床推广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微波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并发症;临床疗效;预防方法

并发症是耳鼻喉科病患常见的病症表现,而微波治疗设备属于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全新的治疗设施,而且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其主要的特点表现在治疗过程中病患不会出现组织炭化、异味等等问题,治疗能够大大预期的效果,而且运用范畴较为宽泛,可以有效减少一些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对此,我院主要针对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耳鼻喉疾病病患86例进行积极的治疗,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于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耳鼻喉疾病病患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治疗组病患43例中,包含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1-59岁,平均年龄(35.1±6.3)岁,其中慢性肥厚性咽炎18例,右侧下鼻甲局部坏死16例,鼻出血9例;而对照组组病患43例中,包含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12-57岁,平均年龄(34.9±6.2)岁,其中慢性肥厚性咽炎20例,右侧下鼻甲局部坏死13例,鼻出血10例。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病患无论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则采用对微波凝固术后咽腔狭窄病患采取“腭咽成形术”拓展咽腔,10d后痊愈出院;对下鼻甲局部坏死病患每天进行鼻腔换药,用浸有磺胺醋酰胺及细胞生长因子的纱条敷于患处,20d后稍有好转,遂行“下鼻甲坏死骨切除术”,术后14天,病患痊愈出院;对鼻中隔穿孔患者行“鼻中隔穿孔减张修补术”,术后8d痊愈出院;对糖尿病伴鼻中隔脓肿患者行“局麻下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后采取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同时控制血糖,10天后病患整体痊愈出院[1-2]。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17.0数据包完成数据解析,其中计量数据均选择真实原始数据加减平均数据表现,具体表现为:(x±s),且完成通过t检测;而计数资料均选择百分率(%)表示,且经由χ2检验,检测结果对比中,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并发症对比方面,治疗组43例慢性肥厚性咽炎1例,右侧下鼻甲局部坏死1例,鼻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而对照组43例慢性肥厚性咽炎4例,右侧下鼻甲局部坏死4例,鼻出血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一所示:

3.讨论

对于耳鼻喉科疾病来说,传统治疗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疾病发病率低;相对而言,微波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术后并发症的控制,而要将术后并发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则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预防措施的落实:即其一,主治医师应像对待一般手术方面从思想上关注,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全身状况;其二,严格手术适应证[2-3]。特别是对一些组织结构较薄的部位疾病,如鼻中隔软骨部、会厌等,最好从低能量入手,辐射周期严格把控。此外,存在发炎或扁桃体增生的病患不建议运用微波凝固治疗。因为凝固未能有效把控甚至过度,都会导致继发性出血的问题,也会直接伤害到舌腭肌、咽腭肌和腭帆肌等位置;若凝固不彻底,术后瘢痕形成,封闭部分扁桃体隐窝,日后有扁桃体贮留囊肿形成的可能。其三,采取微波治疗过程的落实范畴范不能太大,治疗位置不能太多,不然就会导致治疗后所造成的瘢痕范围大,而导致咽腔狭窄[4]。所以,为避免并发症要选择最大的淋巴滤泡,治疗点以3至5个为宜。需二次手术的病患则需要组织位置反应完全消除,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5]。

而在本次调查研究中,采用微波治疗的治疗组43例病患术后并发症包含慢性肥厚性咽炎1例,右侧下鼻甲局部坏死1例,鼻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而基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包含慢性肥厚性咽炎4例,右侧下鼻甲局部坏死4例,鼻出血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并发症,能够大大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临床推广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中菊.微波在耳鼻喉的临床疾病治疗的应用分析[J].今日健康,2015,01(01):62-63.

[2]单智慧,张正强,解美犁,等.微波理疗在门诊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农垦医学,2015,04(04):314-315.

[3]洪琦.微波治疗在耳鼻咽喉疾病中的应用心得[J].今日健康,2014,06(06):41-41.

[4]蒋杏丽.40例耳鼻喉患者微波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3(03):157-158.

[5]王颖.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