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分析

杨金华

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与营养支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6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吞咽障碍进行评估后,实验组给予肠内支持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科学评估,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营养支持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在30%以上,可导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进而引发多重感染、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不利于患者预后[1]。因此,尽早对患者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以补充营养,成为影响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对收治的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了评估与营养支持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将6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45~65岁,平均50.6±4.4岁;10例脑梗死,23例脑出血。对照组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46~68岁,平均51.6±4.5岁;12例脑梗死,21例脑出血。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值得比较。

1.2方法

1.2.1评估方法

本次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病人取正坐位,取30ml温水,让患者正常饮水,留意并记录其饮水过程。正常:饮水时,患者未出现停顿、呛咳症状,一次饮完;轻度吞咽障碍:饮水时,患者分2次饮完,期间未见停顿及呛咳症状;中度吞咽障碍:一次性饮完,但出现呛咳症状,或者分2次及2次以上饮完,期间出现停顿或呛咳;重度吞咽障碍:病人不能饮完,多次发生呛咳或停顿[2]。洼田饮水试验无法确认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造影检查,并于X光透视下对患者饮水情况进行观察。患者吞咽的程度不同,治疗时间也应有所差异。

1.2.2营养支持方法

实验组给予肠内支持方法:选择鼻饲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期初只给患者服用少量,后者给予前一天的20%,逐渐增加剂量。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先少后多,递增方式与实验组相同。程度严重者,营养支持20日;中度者,营养支持15日;轻度者,营养支持10日。

1.2.3营养支持护理方法

对于吞咽障碍者,应先将其分泌物清除干净,预防发生吸入性肺炎。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是抬高患者床头30~45°左右,并保持食物粘稠度适宜。鼻饲时,患者取半卧位,缓慢注入,注入合适温度的营养剂,剂量由少至多逐渐增加,浓度由低至高,并注意在鼻饲前将胃内残留物抽干净。当患者吞咽功能逐渐恢复时,患者可经口进食,此时应保证食物粘稠度合适、不易残留,容易通过食管。最初选择食物时,可选烂粥、牛奶、菜泥、蛋羹等稠浆状食物,不可选刺激性、过热或过硬的食物。喂食时,护理人员应掌握好喂食技巧,并对患者与家属进行喂食宣教。进食之前,应先让患者湿润口腔,合理控制每一口食物量。喂食时,剂量从半羹匙开始,结合患者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进食期间,不可催促患者,而应给予鼓励与支持,增加患者信心。待病情好转后,鼓励患者自己进食。

1.3观察项目

对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总蛋白指标进行检测与记录,并留意两组有无并发症发生。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分别为与百分数(%),检验方式分别为t和卡方值,以α=0.05为校验标准,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白蛋白、总蛋白与血红蛋白指标比较

实验组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1例电解质紊乱,1例吸入性肺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3例应激性溃疡,3例电解质紊乱,2例吸入性肺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243,P=0.039<0.05)。

3.讨论

吞咽障碍主要是指液体或固体在由口腔进入胃的过程中出现的传送延迟或者运动障碍[3]。吞咽障碍会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及窒息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4]。由于吞咽时间较短,临床检查常易造成漏诊。所以,尽早对患者进行评估,应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了吞咽障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验组给予了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从表1中可看出,实验组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对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方式应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补充静脉营养。有文献[5]称,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引发的并发症较多,因为肠外营养支持易引起肠黏膜萎缩,减少肠黏膜细胞绒毛高度,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肠道吸收,改善患者排泄功能,预防肠胃功能衰竭,,有效防止了菌群移位而导致的感染发生。从结果2.2中则发现,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组间差异显著。这表明,肠内营养支持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确实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本文结果和文献所述的观点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及在促进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由上述可知,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进行评估,并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与护理,可有效提高营养支持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栗晓宏,张燕青.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06):771-772.

[2]薛慎伍,王辉.老年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08):2285-2288.

[3]刘梅.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营养供给的临床效果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7):77-78.

[4]陈丽玲.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66-67.

[5]彭亚利.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与营养支持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