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本革命提高学习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践行生本革命提高学习效果

任彦校

◆任彦校河北省邯郸市海翔学校056000

摘要:“生本革命”提倡的是“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本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是从分组学习、分层预习、交流展示、渗透德育四个方面来精心设计,打造生本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本课堂分组学习分层预习交流展示渗透德育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生本教育”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学,即教皈依学。教育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才具有生命力,这是生本教育全部方法论的根本。如何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生本教育理论的支持下,我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精心设计,以打造生本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一、分组学习

分组学习是打造生本课堂的前提。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二、分层预习

课前预习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礼记·中庸》中有句古话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获得成功,不然就会失败。针对语文教学,我一般分四个层次安排预习:

第一层:掌握生字、生词、作家、作品,了解文章背景。

第二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段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三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四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会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注意状态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交流展示

课堂上,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这是“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灵魂。这时,我已把学习的主角交给学生,我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激励者”,不是要老师讲得多么好,而是要学生讲得多么精彩。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先是组内探讨,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拿到整个班里来讨论解决。在这里老师要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探索。学生都很认真地讨论,课堂气氛热烈,时不时有智慧的火花迸发出来,带给我的是震憾、是艺术。

展示指导环节,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风采,我对他们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如:从语言、行为和手势来进行指导,以一个小老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他们。经过训练,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小老师”,学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自信。

四、渗透德育

《礼记》:“师者,教之于事,而喻诸于德也。”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会倾听、会表达、能文明地进行人际交往、心理健全的人。在生本教育中语文作为“德育”的载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向学生推荐了许多文质兼美、贴近他们生活、陶冶性情的书,这些美文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芬芳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体验了快乐……这是生体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阅读,学生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让阵阵书香飘过他们的课桌,让中外大师浸润着他们的心灵。

生本教育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找到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继续探索生本教学,让生本走进课堂,不断完善,相信学生无所不能,真正地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