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的再造性复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低年级学生的再造性复述

仲凤娟

仲凤娟辽宁省朝阳县瓦房子镇中心小学122000

再造性复述,不同于一般重复性复述,而是调动学生的表象贮存,根据课文内容的提示,在头脑中构成新的形象。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和发展课文的情节,这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一、移对象,再造复述

教学《种鱼》,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小猫爱吃小鱼种了鱼,那么小狗爱吃什么,会种什么?小鸡呢?……并设计板书:

小猫小狗小鸡小兔小熊猫……

爱吃|种||||

鱼骨头小虫萝卜竹子

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把“小猫种鱼”改成“小狗种骨头”、“小鸡种虫子”等进行复述。

同样,教学《小山羊》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小山羊”改为“小马”等进行复述。这种再造复述,仅仅把课文中叙述的主要对象调换一下,段落层次、表达方式不变,学生能用课文中的词句,仿照文章的表达顺序来说话,要求不高,对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极为有益。

二、变内容,再造复述

《狐狸和乌鸦》讲乌鸦由于爱听奉承话而被狐狸骗取一片肉的故事。教师在总结乌鸦受骗原因的基础上,可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乌鸦在狐狸说奉承话时,想到这是狐狸的诡计,那么乌鸦就不会受骗了,它会怎样?

同样,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教师可引导学生设想:若是种葫芦人认识到葫芦叶上的虫子会害死小葫芦,会怎样做?结果怎样?然后,依据问题,进行复述训练。这种再造复述,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扩散求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充情节,再造复述

低年级课文一般比较简短,有些课文内容在行文中跳跃较大,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进简略部分,再进行再造复述,既可丰富课文的情节,又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皮球浮上来》一文中省略了皮球跳入树洞里,几个孩子拿不出来后十分焦急的情节,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插图上三个小朋友的姿势、表情,想象他们的心情。而后,请学生上台边表演边叙述。同样,教学《诚实的孩子》时,教师可利用“妈妈叫他(列宁)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这句话,启发学生再造复述列宁给姑妈写信的内容。

四、索事源,再造复述

《在医院里》主要讲老师住院,金勇和三十多个同学一起探望老师的事,告诉我们学生非常尊敬、热爱自己的老师。在学生体会到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想:“老师怎么会病倒的?”(为学生操劳过度。)“学生”知道老师病倒住院后表现得怎样?(为老师着急万分。)这样,学生在对事源的探索中,既得到了思维训练,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尊师爱师的教育,进一步领悟了课文的旨意。

五、探终结,再造复述

有些课文的结尾没有交代事情的结果,使人遐想无穷。教师可启发学生设想符合事件发展的情节或结局,进行再造复述。

有位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中,抓住文中最后一句:小鸟对青蛙说:“不信你跳出来看一看吧!”启发学生思考:青蛙要不要跳出来?如果它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表现怎样?学生思维很活跃,有的说:“青蛙一蹦一跳跳出井口,抬头一看,吆,天确实是大得很哪!它难为情地低下了头,轻轻地说,‘鸟姐姐,是我弄错了。’”有的说:“青蛙一看,井那么深,跳出去要费好大劲呢。他想,我还是在这个小天地里玩吧!天嘛,就是井口那么大。”……这样,教师用迁移法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在再造复述中进一步领悟了《坐井观天》的寓意,它们的创造性思维、形象化的语言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低年级教材中的寓言及许多童话均可延伸情节。如《小猫钓鱼》中,小猫钓到了大鱼后怎么样?《刻舟求剑》中,船靠岸后刻舟人怎样下船捞剑?……

低年级学生的创造复述,要求不宜过高,不能过急,须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充分运用板书、利用插图、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再造复述的欲望。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再造的合理性及与文意的一致性,注意学生复述时句子的完整性及语句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