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表扬的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表扬的艺术

翁忆婷

翁忆婷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322005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139-01

威利•詹姆斯说过:“人性至深的本质是渴求被人所重视。”语文课堂就是通过教师的一系列管理行为,来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满足孩子“被人重视”的需要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这一系列活动行为,我们简单地认知为“表扬”。人是一种有思想行为的动物,任何人都渴望被表扬,当他们受到表扬时,他们会不断进取,努力战胜困难,做得更好。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孩子的表现,他们随时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应该学会用多种形式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用“好”、“很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简单的话语来表扬学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对老师的表扬由最初的激动期待变得冷淡无动于衷。孩子的积极性消失了,刚刚建立的自信心也在一点点瓦解,他们依旧我行我素,变现淡漠,难道是表扬出了问题?

那么,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今天,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表扬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以下简要的论述。

一、课堂有效表扬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情感态度的形成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人的精神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得到赏识。”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孩子的努力、进步、优点、成果进行肯定,表扬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激励方式。“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鼓励的话语,会让孩子的自卑忧虑转换成自信欢乐。无论什么人,受到激励而改正错误,是非常容易的;而受到责骂而改正错误的,却少之又少。小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因此更加爱听好听的话,而不喜欢恶语相向。教师应将表扬的甘霖降到学生干涸已久的心田上,让孩子在教师的肯定中产生学习动力,只要努力就会看到希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小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二、课堂表扬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表扬的重视程度都越来越高,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方式对约束学生的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非常有效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真能干!”、“不错!”、“看某某说的多好呀!”。但这些简单而又苍白的话语,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固定的“表扬公式”,学生对这种流于形式的表扬产生免疫。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很好的把握表扬的尺度,也不能很好的选择恰当的表扬方式方法,导致在表扬过程中出现了无效表扬的负面情况,违背了表扬的初衷,使学生产生厌学的不良心理,甚至激化了师生矛盾。因此,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表扬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表扬方法。

三、课堂表扬的技巧

在静等花开的今天,许多教师都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赞赏的这一心理特点,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鼓励夸大,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这不仅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增长,满足孩子渴望被重视的心理,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要做到适时适度

正如江水,可以载舟,亦能覆舟,关键在于是否适度。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肯定,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表现有所进步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学生会更加肯定自己的行为,内心充满快乐,也更容易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与关爱,师生也在不经意间建立起一种友好和谐的关系。学生也因此更加热爱学校生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要采用多样变化的形式

过于单一的表扬形式会让学生感到厌倦,表扬如若“公式化”,学生就不会对教师的表扬产生期待,更不会有积极的态度去回应教师的表扬,那么表扬的效果就完全没有了,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表扬的形式大多以口头表扬为主,但除了口头表扬之外,眼神、手势、表情、纸条等都可以使用。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学生,恰当地采用不同的表扬方式,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表扬效果,从而优化课堂氛围。如表扬学生课文朗读的好,可以说“吐字清晰、情感饱满、语气抑扬顿挫……”可以向他竖大拇指、可以向他微笑点头,也可以态度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让学生在“有声与无声的关爱”中得到鼓励,进而取得新收获、新进步。”

(三)要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在课堂表扬中,教师还必须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的向课本、向答案、向老师的讲解挑战。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表扬,引导他们大胆质疑,勇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回答问题的质量。一旦学生在解决疑难后的回答得到认可,哪怕是一点点,他们就会兴奋起来,思考会更积极,思维会更敏捷,发言会更流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抓住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找到孩子学习语文的共同兴趣,并且根据孩子的心理多采用适当的鼓励性的话语表扬学生,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也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期待,孩子心理方面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脸上自然地流露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情绪。当他们每天都会把愉悦写在脸上,学习的积极性放在心中,那么孩子每天在面对课堂学习,以及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时,也能高质量的完成,相信孩子的成绩自然不会下降,当然孩子也不会出现各种厌学的现象。

(四)要利用好榜样的作用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女士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好表扬的艺术手段。首先在班集体为同学们确立一个学习榜样,当班集体有一个榜样的存在时,孩子都有比较的心理,发现榜样确实存在很多优秀的地方,孩子就会积极的向榜样学习,争取自己也可以成为老师眼中的榜样,这样也就会有更多的同伴向自己学习,孩子在心理方面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状态,用科学合理的表扬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用充满智慧的表扬唤起学生对课堂的期待,用独特创新的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是对孩子莫大的鼓励。我想,有效地课堂表扬,在爱和智慧的支持下,一定会让孩子成为更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