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和发展

杨昕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内科楼东侧司法鉴定所2楼设备科安徽六安237005

摘要:医疗设备是促进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所以,医院需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在现代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当前社会,其对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将其应用到设备维修管理中具有较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以及发展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提升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合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和发展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得到快速地发展,医疗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将先进的医疗设备应用医疗工作中,其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使医疗工作顺利开展。但当前我国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呈现差次不齐的现象,过度地应用设备以及缺少对设备的维修,其势必会导致医疗设备损坏,其势必会造成医院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基于此,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尤为必要。

1.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1医疗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就当前而言,大多数医院将关注的重点放置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方向,却忽视了对医学工程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视。很多医院目前缺少拥有较高资质的设备维修人员,其维修医疗设备的能力有待提升,这直接会影响医院设备维修工作的效率。同时,我国没有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所具备的能力制定相关的规定[1]。这导致从事于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难以再医院职称中得到较好的晋升,维修人员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其待遇福利均比较差。这一定程度上会打击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在工作中也不愿意主动地更新知识,导致其在维修设备工作中常常出错。

1.2缺少医疗设备维修的零件以及工具

医疗设备是当前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一项辅助工具,将医疗设备应用于医疗工作检测中,其检测结果更快捷与正确,有效提升医疗效率。但当医疗设备智能化程度逐渐提升时,医疗设备行业垄断问题也便出现了。当医院的医疗设备零件出现老化时,其寻找不到购买零件的渠道。对于一些国外进口的医疗设备,其零件只能从国外购买,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设备的维修进程。同时,我国医疗设备维修工作重点也只是更换零件,设备程序调试人员比较稀缺。

1.3缺乏对医疗设备的及时维修

检查与维修医疗设备是设备保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对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其一方面能延长医疗设备的应用寿命,同时其还能减少重现购置新设备的资金。就当前而言,我国大多数医院均忽视了对医疗设备的检查与保养工作。虽然有些医院应用电脑程序对大型设备进行监控,但仍然难以发现一些所存在的问题,而当问题出现时便难以解决了。甚至有些医院没有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监管,应用医疗设备比较随意,不会按照相关规定应用,最终也会影响其应用效果。

2.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发展对策

2.1对医疗设备采购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

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时,可加强信息化管理的构建。如采用招标的方式,对医疗设备公司的产品进行严格的筛选与辨别[2]。在选择医疗设备时,要重点考虑到医疗设备的性价比以及维修的简易程度,保证维修零件容易购买。不同的科室需要采用不同的医疗设备,所以,可组织比较专业的科室设备应用人员以及维修人员一同与厂家购买医疗设备。在购买过程中明白设备具体的操作方式,以及党发生故障时候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维修。同时,还要对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核,确保所购买的医疗设备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符合。当安装调试好医疗设备以后,将设备的生产编号、厂家、生产日期等相关内容保存在电脑上,并对设备的具体应用状况进行严格地监控{3]。结合其应用状况,对设备的应用频率进行控制,以免设备因为过度应用而寿命缩减。

2.2促进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进程加快

在医院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医疗设备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地管理医院资料设备,促使医疗设备的应用寿命延长,这也是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并需要寻找的恰当的方式解决该问题。对于不同的医院科室以及设备的差异性,医院可以创建一个队伍,队伍主要的工作内容时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其次,为提升维修队伍的水平,医院需要加强对队伍的培训,通过分批次的培训提升整个队伍的水平。在培训维修人员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科学技术进步的方向,掌握最新的设备应用技术,加强技术人员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促使其成为更加合格的高素质医疗设备维修人员。

2.3构建完善的信息维修管理系统

在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中,要加强科学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并在实际工作中对系统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对于不同医疗设备,其事先要制定出不同的医疗设备故障预案来。当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能够镇定的按照故障预案开展维修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寻找到故障发生的位置,并以较快的速度将设备维修好,促使其继续工作[4]。其次,可以再医院日常工作程序上纳入维修信息化程序,当一个科室的医疗设备出现维修故障时候,医院专门建立的系统能及时地将故障维修信息向相关维修部门反馈,再由反馈部门派专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当故障排除后,维修人员需要将故障发生的问题以及维修的具体方式详细的记录下来,并录入电子档案中,为今后进行设备维修提供更加有效的借鉴手段。

3.结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化管理方式应用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因此,医院要加以重视。通过加快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进程、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维修管理系统以及对设备采购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对设备维修工作进行规范,制定维修预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将数据分析出来,最终提升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严军.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和发展[J].医疗装备,2016,28(16):76-77.

[2]王晓东.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和发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7,25(12):183-184.

[3]程洋.信息化背景下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7,67(3):58—69.

[4]赵盛瑞.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58(6):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