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

祝英

贵定县人民医院贵州贵定551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之意外事件也在不断发生,尤其是交通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交通安全事故患者最为明显的外伤便是脾脏破裂,脾脏是人体器官中最为脆弱的器官,最易受到伤害。除了表面坚硬的被膜外,整体的脾脏其实十分脆弱,而具有慢性病理的脾脏更易发生破裂。脾脏破裂会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为此,医生应对认真细致的进行临床观察,并施以正确的护理措施,及时抢救患者生命,本文则主要介绍了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9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61例,女性患者为34例,且年龄在17至65周岁。入院后,实行手术治疗为72例,非手术治疗为23例,经过精心的护理,所有的患者都治愈出院,且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并发症状。

1.2临床表现

脾破裂最为明显的症状便是内出血,且血液会严重刺激腹膜,且伤害程度与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速度密切相关。出血量较大且速度较快的患者会迅速出现休克现象,病情比较紧急;出血量少且速度较慢的患者,除了上腹具有明显的痛感之外,没有其他的症状表现,因而不易被诊断。而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出血量会逐渐增加,以致出现前面所述的休克现象。且血液对腹膜的刺激首先表现为腹痛症状,左上腹比较明显,而后逐渐涉及全腹,且反复伴有压痛、反跳痛等症状。同时,受血液刺激,左侧的膈肌也会出现痛感,且深呼吸时更为明显。

1.3处理方法

一种是进行急诊手术,此种方法主要针对休克后的危重病例,并根据伤情对脾脏进行修补,部分切除或者无法保留脾脏的患者还应进行大面积的网膜移植。另一种是进行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利用技术穿刺插管,并进行脾动脉造影,在明确出血位置之后,利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治疗,如果没有发现造影外溢现象,则说明出血被有效制止,栓塞治疗取得成功。

1.4结果分析

近年来,我院共收治了95例脾破裂患者,因复合性外伤以致脾脏器官受伤严重,在进行手术治疗以及精心护理之后,所有患者都治愈出院,且在后期追踪过程中并未发现任何的并发症状。

2.外伤脾破裂的护理措施

2.1快速抢救

脾破裂发病较急,且会带有多种复合伤害,稍微延误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为此应该急速抢救。护理人员应快速了解患者的受伤部位,并注意其神志情况,是否出现烦躁不安、精神恍惚以及嗜睡等症状,而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表症状,判断是否有软组织损伤,并检查是够存在腹膜刺激。同时,还应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记录,脾破裂之后,患者会出现脉搏虚弱、呼吸加快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此时应该认真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及时作出诊断。

2.2一般护理

输液时应该选择上肢静脉、颈部静脉或锁骨下方静脉,不可由下肢输液,以确保血液快速扩容,并维持身体所学的基本血容量。而后还应抽取血液样本,并根据出血量调配血源。同时,还应及时清除口腔内的残留物质,保持呼吸通畅,并配合麻醉医生做好气管的插管工作

2.3观察生命体征

治疗后,应该每15至30分钟观察一次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呼吸情况,并做好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血氧情况,及时记录相关数据信息。通常情况下,脉搏会随着出血量的增加而加快,持续出血也会导致脉搏逐渐虚弱。为此护理人员也应时刻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当患者严重休克时,呼吸会不规则的加快,且以胸式呼吸为主。

2.4合并伤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合并脑外伤患者的精神意志以及瞳孔的变化情况,是否已经伴随头痛、呕吐等症状,确保可以及时掌握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升患者的抢救几率。对于同时发生四肢骨折的患者,还应简单的包扎伤口,避免后期感染,而后重点观察是否存在神经血管外伤等,并利用夹板固定。

2.5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应准备足够的备皮,且应大于手术中的备皮范围,以防止术中发现新的脏器损伤。同时,还应做好血常规、交叉配血、止凝血筛选等试验,做好药物的过敏实验,以充分了解患者的体质情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性。胃管也应选择较粗的管腔,以确保术后通畅,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消极情绪,并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除此之外,休克患者还应做好抗体处理,对于血液动力不稳定的患者应尽快做好术前准备,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6术后引流管护理

在手术后的24小时内,护理人员应每4小时测试一次体温,而后每6小时测试一次,直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同时还应观察伤口是否出现感染情况,并及时更换敷料。护理人员除了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之外,还应密切观察其尿液、胃液的颜色、性状,并确保每天都及时更换引流袋,杜绝感染。如果发现引流液呈鲜红色,则说明术后出现了出血现象,此时还应做好二次手术的准备,并在无菌技术操作的前提下及时更换引流袋。

2.7术后基础护理

术后患者应该采用平卧体位,头偏向一侧,避免鼻腔内的分泌物流入气管,影响患者的呼吸。当患者咳嗽时,护理人员也应按住患者,并限制其腹部的活动幅度,此后深呼吸后才用力咳嗽。而对于麻醉清醒的患者则应该采取半卧的体位,以充分降低腹壁的张力,减轻伤口的疼痛感,并减少毒素吸收,防止隔下出现积液症状,充分增加肺的活动量,促进排痰。术后24小时内,患者的痛感最为强烈,此时应该保持舒服的体位,并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痛感。

结束语

脾脏是一个血液供应比较丰富的实质性器官,自身结构比较复杂,外伤暴力等手段很容易导致其发生破裂,进而引起内出血,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外伤性的脾破裂十分常见,且病情来势凶猛,大量的出血甚至会导致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现象,患者甚至会休克死亡。以往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但随着临床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全面认识,传统的手术方法受到严重冲击,且手术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工作更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抢救的成功几率。

参考文献

[1]郭爱清.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优先出版)[J].中国社区医师,2014(07).

[2]王月娥,李静,王莉莉.小儿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10).

[3]毛晓红,孙新博,李彦,胡静,姜雪莲,祖金美.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护理[J].河北医药,2014(02).

[4]张燕珊,何丽梅,沈艳.74例外伤性脾破裂循证护理体会(优先出版)[J].辽宁医学杂志,2015(01).

[5]张静,麦玉娇,唐春明,吴胜男,任建宇,李慧.探讨6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