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带教体会

/ 2

急诊科护理带教体会

徐越

徐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急诊科200940

关键词:急诊;护理;带教

护理带教是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后,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为患者实施救护及护理操作的学习过程[1]。而急诊科的工作性质特点是病情多变、危重;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负荷大;患者情绪易受激惹、期望高,从而容易引起护理、医疗纠纷。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如何做好临床带教工作,确保护生实习质量,培养出技术、护德、理论兼备的新一代护理工作者,已成为临床带教中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带教实践,总结几点体会,现介绍如下。

1.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操作方面的改进以及新技术、新仪器应用的开展,给急救护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飞跃。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理论知识,以适应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需要。在带教过程中通过新病例、特殊病种等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传授,并一起讨论、交流急救体会,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在技术操作方面,反复强调每项操作的规程,每项工作制度,让学生牢记护理工作是在制度和规程的监督下开展的,才能保证急救护理的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2.重视学生的入科宣教

学生初到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出于对周围环境、老师、工作程序不熟悉的缘故,容易引起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因此在与学生接触的第一天开始便要注意保持热情、亲切、耐心的态度,详细地介绍环境、布局、设备以及物品的放置,急诊科工作的特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科室的工作规章制度以及职责都要做一个全面的讲解,并建议学生设立一本小笔记本,把所讲的内容简单记录下来,以备每天实习工作后回去总结。带教老师应在日后的带教中不时提问,对个别经常容易忘记的学生应保持持久的耐心,反复的宣教与提问,避免表现出不耐烦和责备的心态。

3.带教方法

我们实行师带徒的带教模式。在实习的第一周指导学生学习常见病种的急救规程,并复习已学过的专科知识。工作中实施言传身教的带教方法,老师说话的态度,护理患者时的工作态度,护理技能水平,每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一个护士的素质以及护理精神的精髓。对刚踏进临床工作的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让学生保持奋发向上的状态,在带教过程中应避免过多的“老师做、学生看”或者“学生做、老师看”。笔者经常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危重病的抢救,做他们力所能及的操作,如摆放体位、吸氧、生命体征监测、止血、包扎,以便熟悉基础护理的操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加深对各个病种的抢救程序。通过参与抢救危重患者的全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准确执行口头医嘱,严密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正确使用监护仪、各种抢救仪器,及时准确向医生作病情报告等。当紧张的急救工作结束后,应主动与学生共同回顾该次抢救处理程序是否流畅,能否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从而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总结。通过这种相互配合,互教互学的工作模式,激发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情,正确认识护士的价值所在,主动努力再学习专业本领。通过多年的带教笔者体会到,要带好学生,首先要正确对待急诊工作繁重与带教任务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不要因担心学生出差错而剥夺学生实践专科技术操作的学习机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情感教育,建立真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带教老师不应抱怨学生,应更多的反思自己的带教方法,不要将所有的错误推向学生。给予学生尊重,遇事多予商量的语气,多鼓励、少批评。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尽量发掘其身上的长处并特别多予鼓励,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让学生找到被尊重以及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爱学生。

掌握时机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将来所要面对的困难[2]以及精神上的困扰,真正认识护理工作的价值以及意义,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贯穿以及不断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护理专业,鼓励学生多与患者沟通,从而获得认可感。在学生表现良好时应及时给予表扬与赞赏。

5.加强急诊健康宣教的教育

指导和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实际地与急诊常见病种及特点相结合向患者进行宣教,让学生体会到宣教以及沟通技巧在急诊运用的重要性。

6.带教中医疗纠纷的防范

在示教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及尊重患者的选择权[3]。当学生的操作失败时,老师应出面向患者道歉和解释,并主动替换为患者进行操作,并向患者对我们带教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表示感谢。

避免在操作现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以及使用怀疑的语气询问学生。例如“你正在打什么针?有没问清楚患者名字”等,一旦治疗效果不如理想或发生其他不适时,患者便认定是学生操作失误引起,从而成为患者投诉的焦点[3]。

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特别对于实习后期的学生,更要注意不能放松对学生的监督,让其单独进行加药、注射等技术性的护理工作。但也要注意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认为老师不信任她,同时也会增加患者拒绝学生为他进行操作的机率。学会做到既对学生实习行为负责,也为患者身心健康负责。

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灌输医疗法律责任的意识,运用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时也注意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7.小结

临床带教是培养新一代护士的光荣任务,它不但能督促老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学习和创新,也能为护理专业培养人才。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在临床带教中给予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法律知识等全面的指导与学习,才能培养出受患者欢迎的优秀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中华护理杂志,2003,12(38):12.

[2]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

[3]卢华萍.临床护理带教的新体会.现代医学卫生,200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