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疗效观察

史振仙胡敏刘志勇

史振仙胡敏刘志勇(海南省海口市解放军第187中心医院干部病房571159)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型心绞痛惠者48例,用纤溶酶200U,1次/d,7d为1疗程。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有效率83.20%,心电图改善率79.71%,对照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65.62%,两组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降低(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溶栓降纤调节纤溶系统,使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厦缓解临床症状。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注射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196-0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非ST段抬高的一种心绞痛类型,是指介入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斑块易碎及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及血栓形成有关,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纤溶酶是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纤溶制剂,其具有抗凝、降纤、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调节纤溶的作用,已经成功用于脑梗死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1]但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报道较少,我科室应用注射用纤溶酶(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0U)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UAP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纤溶酶组(A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24例。[2]其中应用纤溶酶组男18例,女6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0.1岁。常规治疗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3.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有下列情况者均剔除:①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②心功能不全;③严重心律失常;④年龄≥70岁;⑤有任何部位的活动性出血或出血体质;⑥有脑血管病发作史;⑦人院非心绞痛发作时收缩压≥17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110mmHg;⑧患有进展性疾病或预后很差的严重疾病;⑨梗死后心绞痛。

1.2治疗方法

所有人选患者用药前停用其他溶栓、抗凝、抗纤溶及血小板抑制剂。B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凋脂、降压、降糖及p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A组在使用常规扩张冠状动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200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0天。[3]

1.3观察指标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1)

在应用前及应用1疗程后分别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80%为显效;>50%为有效;<50%为无效。治疗后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ST段改善≥50%或T波转为正常为有效,达不到以上指标为无效。实验室指标,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血小板计数。治疗期问观察临床出血副作用:(1)轻度出血:鼻血、牙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点、瘀斑、镜下血尿、注射部位出血。(2)中度出血:消化道出血、肉眼血尿。(3)重度出血:需输血的出血,颅内出血。

表1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组别治疗时段心绞痛发作(次/d)ST变化(mm)血小板计数(109/L)

A组(n=24)治疗前6.0±2.03.0±0.5150±50

治疗后2.0±0.42.5±0.5190±50

B组(n=24)治疗前7.0±2.03.0±1.2160±50

治疗后2.0±1.02.3±0.7180±5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绞痛发作情况

纤溶酶组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20%;常规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电图改善情况

纤溶酶组显效8例,有效l1例,无效5例,心电图改善率79.71%;常规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ll例,心电图改善率65.62%;两组改善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出血副作用的比较纤溶酶组无出血表现,而低分子肝素组有4例腹壁注射部位见大小不等的瘀斑,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主要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嘲。大约3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个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少见,胸痛时心电图的明显变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标志。[4]

纤溶酶注射液是从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具有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调节纤溶的作用。通过我科应用纤溶酶疗效对比观察表明,纤溶酶能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并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5]提示该药是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降纤和抗凝作用,且观察表明该药作用有一定限度,不随总剂量增加而进一步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且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可认为该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刘亮,李建平.静脉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新医学,2000,31(5):275-276.

[2]侯淑凤,万伟民,季雨峰,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2,17(9):封二.

[3]罗俊.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5):302.

[4]陈灏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

[5]胡大一.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对策十问.中级医刊,1999:34(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