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型特色小镇规划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农业型特色小镇规划探析

张敏刚

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82

摘要:特色农业是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创造宜居适宜产业环境,生产旅游副产品,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具有地方特色。随着城镇的普及和城镇旅游人数的增加,又促进了市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业;特色小镇;规划

前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即使在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时,仍有4.4亿人口生活就业在农村。农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功能,但农业是弱势产业,具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多重风险。由于农民人均占有耕地少,农产品加工流通跟不上,使得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如何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成为困扰“三农”的老大难问题。而发展农业特色小镇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有不少省市开始对特色小镇进行探索,浙江、北京、上海、云南、山东等地都陆续提出以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城镇建设。但从建设规模和成效方面来看,目前浙江无疑是走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前列。

1农业特色小镇的主要特点

农业特色小镇是整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资源,以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休闲观光旅游及农业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制镇或者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农业特色小镇,以“农”为主题,吸收当前农业最前沿的理念、技术和管理模式,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培育如精准智慧农业等新产业,创建如“互联网+农业”“农创客”、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二三产业的亮点大多集聚在小镇,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功能配套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农业特色小镇的主要特点:

1.1主导产业明显,带动能力较强

主导产业是指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高区内增加值或产值比重(一般要大于15%)的产业。主导产业是当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和致富的主要来源。舒兰市平安稻香小镇,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耕地面积及产量的70%左右。江苏徐州市邳州市铁富镇80%左右的人口从事银杏一二三产业。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的要求是主导产业税收占特色小镇税收总量的70%以上。山东省平阴县玫瑰小镇玫瑰种植面积约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0%、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56.5%。

1.2农产品加工流通配套紧密,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

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建设全程质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体系,生产开发安全优质、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各地采取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着力打造专用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铁富镇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形成30多种银杏产品,建设了银杏健康产业园。不少地方通过建设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及配套工程,促进了产销对接。湘潭县花石镇建设了全国最大湘莲加工贸易市场———花石湘莲市场,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1.3市场唱主角,促进了“双创”

农业特色小镇地处乡镇,国有大型企业介入较少,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草根英雄。创业者依靠低廉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灵活的土地经营权、林权、设施装备等入股方式,瞄准了城市对于农业的多层次需求,打造农业服务的“综合体”。比如,建设生鲜电商的集聚地、养老社区、乡村旅游度假中心、特色农庄、农家乐等。

1.4居住成本较低,幸福指数较高

一是提供了低成本的就业创业空间。小城镇大多是农村集体土地,土地价格远远低于大城市,租赁住房和办公用房的租金成本低;政府基本上对于特色产业都给予了扶持政策,行政成本较低;雇佣人员的劳动力成本低,消费水平也低;职业切换成本比较小,农业是农民最熟悉的行业,通过农业高科技的普及推广,可以带动农民提高技艺,增加收入。以上因素会吸引类似产业的创业者到某一空间聚集、互相交流,就会形成产业聚集。

二是提供了低成本的生活空间。就地城镇化降低了农民的迁移成本和生活成本,不会造成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慢生活空间。目前一些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生活节奏快,出现了居住成本畸高、交通拥挤、空气质量下降等“城市病”问题。小城镇生活节奏慢、空气质量好,通过建设高品质居住社区,或者采取“市民农庄”的方式,可以有效吸纳城市人口、疏导城市资源,达到城乡要素交流互动的效果。

2农业型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2.1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包含产业的选择和定位、产业链的规划和完善、产业分布功能区位的合理布局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产业的选择不是被动的,建设农业型特色小镇应基于原有的产业,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采用更好的建设和推广策略,实现更加专精的发展。产业定位最重要的目标是“特而强”,才能对外来人流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从而产生一系列商贸、研发学习、住宿、餐饮的需求,因此品牌的策划打造显得尤为重要。提到大闸蟹大家想到阳澄湖大闸蟹,提到洛阳大家想起牡丹,提到水蜜桃大家想起无锡水蜜桃,提到橙子大家都想起‘励志橙’褚橙。这些都是品牌打造的成功典范。得到大众认可的农产品品牌都有极好的品牌溢价。品牌的建立一是对品质严格要求,二是专精推广,打中消费者痛点。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完整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深浅加工、市场流通、消费。应评估目前规划的小镇产业链是否完整,应在总体空间规划上,规划研发用地、种植用地、浅加工厂房、深加工厂房等,且应有顺畅的流线和足够的发展用地供产业链各个环节发展使用。整个规划对外流通区域的交通应便利顺畅,且拥有自己的交易市场,产销一条龙服务,就地实现消费与快速流通出去消费相结合。产业链的规划清晰了,产业分布功能布局自然顺应产业链要求,做到合理分区。

2.旅游规划

每一个特色小镇也是一个旅游景区,农业型特色小镇至少也要达到3A的景区标准。打造旅游景区是吸引人流的重要方式,旅游规划包含以下内容:

现有旅游资源的发掘、具有产业特色的旅游资源打造、完善一日或多日游线设计。比如上海的金山嘴渔村,这是上海最后一个渔村,为吸引人流,翻新修缮了渔村老街,它具有古色古香的风貌,吸引了小吃、渔产品、咖啡店、民宿的入驻,老街上打造了渔民古屋、渔具展示等参观点,老街非常热闹,风貌极为吸引人。与此同时,打造了一条海鲜餐饮街,拥有特有的海鲜菜品。整个渔村沿海而生,海边可以挖小螃蟹、玩沙子,吸引不少小朋友来玩,海堤有海景,吸引不少年轻夫妻拍婚纱照,沿海也是海产品购物一条街。吃吃玩玩再购买点海产品回家,这个传统渔村成为了3A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因此,旅游规划,应挖掘具有产品特色的旅游资源,衍生出餐饮、民宿、小商业街、儿童游乐区、展示、购物等产品,吃住行游购娱全覆盖,再梳理出一日游或多日游游线,便于实施。

2.3文化规划

农业型特色小镇具有两方面的文化特征:乡土文化和产业文化,应发掘现有乡土文化,打造特色产业文化,两者相结合,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业小镇文化。

例如浙江省的庆元香菇小镇,规划区约3.57km2,核心区约1.0km2。庆元香菇始于南宋,世界最早的香菇发源地,被誉为“世界香菇之源”“中国香菇之乡”。该小镇建设以新香菇市场为中心,以“香飘四逸购物地、科工联动长寿地、乐享文旅宜居地”的“三地合一”定位,描绘“菇区集聚、香飘四园”蓝图。它开办香菇博物馆,举办香菇文化节,拥有美食城、生态园。香菇文化渗透规划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得外来人口流连往返,交易踊跃,当地居民安居乐业,香菇文化已与当地居民血脉相连。

结束语

农业型小镇的发展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城镇,其发展立足的根基是农业的产业强化与农业生态的保护。同时,城镇农民的人口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绿色的农产品生产工业化与农业信息化等方面的提升对其发展也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恬恬,魏开云.曲江小城镇特色规划评析与思考[J].现代园林,2012(Z2).

[2]王波.规划视角下特色小镇的编制思路与方法研究——以无锡禅意小镇规划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6(10):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