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损伤影像学的研究进度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脊柱脊髓损伤影像学的研究进度与发展

唐骞孙博江勇李青(通讯作者)

唐骞孙博江勇李青(通讯作者)

(贵阳医学院550004)

【摘要】影像学在很多类型的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患者通过尽早接受影像学诊断,有利于明确疾病类型,并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脊髓损伤、关节内损伤、软组织的损伤中,主要通过给予MRI检测确诊,对于脊柱骨折的患者,利用CT检测的诊断效果更好。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必须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诊断方式。本文主要分析脊柱脊髓损伤影像学的研究进度与发展,便于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影像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343-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脊柱脊髓损伤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产生了较大变化,脊柱损伤的早期诊断有利于确保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其骨折部位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MRI在骨科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CT技术也被应用于骨科中,取得了较好的诊断效果[1]。

1MRI技术的应用

MRI可以将脊髓损伤患者的骨髓细节变化显示出来,便于明确创伤类型,可将创伤分为脊髓自身源性压迫与外源性压迫。当出现骨折后,椎间盘脱出、骨折碎片、硬膜外血肿等情况均可能导致患者的神经根与脊髓受到压迫,此时采用MRI有利于了解压迫类型,这对疾病预后具备很大影响。

在MRI影像中,脊柱脊髓损伤形式有以下几种:(1)出血。信号会产生较为复杂的变化,且有进展趋势;(2)隆起。脊髓轮廓平滑度会增加;(3)水肿。内部T2、T1信号会表现为延长状态。在任一节段,如果应力足够,则可横断脊髓,不过在CT诊断中,即便出现了严重骨折合并脱位脊髓横断的情况,依旧不能诊断。近来年,人们对MRI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创伤性脊髓软化疾病也有一定了解,不过病原学尚未明确。部分患者在受到创伤一段时间后,便会产生瘘管或者脊髓囊肿的情况[2]。

在MRI的诊断过程中,磁场要与身体内异物不相排斥,针对体内存在神经刺激器、心脏起搏器等患者,均不可接受MRI影像学诊断。在检查的同时,还需做好血液动力学监测工作,可测定患者的脉搏血氧与血压[3]。

MRI技术与CT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它主要通过利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氢原子核共振,对能量进行吸收,脉冲停止后,便会有射电信号发出,释放吸收能量,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便可获取图像。这是一项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

2CT技术与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诱发脊柱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非常多,其中有旋转压力、伸展过度、屈曲过度等。在软组织成像技术方面,MRI占据了更多优势,不过在骨性结构的检测中,CT技术有着更高的优越性。

轴向应力可以致使椎体变扁,导致爆裂骨折的产生,通过CT技术能够观察到矢状位的骨折块、骨折线。屈曲过度也可以致使椎体压缩骨折,伸缩过渡性损伤的产生机制比较复杂,其特征表现为椎弓根骨折、后滑脱等,牵拉伤一般会伴随其他机制,在上述损伤中,通过CT显示的轴相位可能无异常,经冠状面、矢状面则可将小关节面与间盘损伤情况反映出来[4]。

血管造影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血流速度进行监测,便于对血流状态与血管状况进行观察,无需采用对比剂。CT血管造影技术可以将椎体损伤与颈动脉损伤显示出来,有相关资料显示,与MRI血管造影相较,CT血管造影有着更多优势。不过弱存在重叠骨性结构的情况,则检测结果可靠性较低。

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临床医师已经意识到CT血管造影的重要性,通过这一检测,有利于了解到多种异常情况,其中包括血管破裂、血管闭塞、剥离、假性动脉瘤等。

CT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相关资料显示,在脊柱损伤患者中,约有40%的患者选择CT诊断,经影像学后处理技术后,能够成实现血管的重建。

CT技术与MRI在脊柱损伤诊断中均有着自身的特征,MRI可以将脊柱序列展现出来,明确脊柱脱位的情况,该技术可对脊柱稳定性进行评估,有着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的特征。CT技术则可用来明确骨结构的具体情况,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科学的诊断方式,可尽早明确患者疾病类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与计划,促进其损伤部位的恢复。CT技术与MRI技术在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信息,均被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黄小颂.成人脊柱脊髓损伤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9(19):74.

[2]李建军,邬盈盈,刘松怀等.260例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致残程度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07):632-636.

[3]潘杰,李昕,曾诚等.2005—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调查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05):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