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民族音乐欣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浅谈中职生民族音乐欣赏教学

黄穗

黄穗(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校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是世界上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总和,如果没有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世界上就没有立足之地。

【关键词】中职生;民族音乐

Shallowtalkamediumjobtolivingaracemusiclisteningteaching

HuangSui

【Abstract】Themusiccultureofworldisthetotalofeachracemusiccultureintheworld,ifthereisnoeachofeachracemusicofspecialfeatures,themusiccultureofworldbecomehavenosourceofwater;Whereas,thereisnothegroundthatthemusiccultureofthisracespecialfeaturesbehavingafootholdintheworld.

【Keywords】Themediumjobliving;Racemusic

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是世界上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总和,如果没有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世界上就没有立足之地。

然而,当今很多青少年对民歌、民乐不感兴趣,要实施教学有很大的难度。在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上,我总是有意识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教育,让他们从接触民族音乐,到喜欢民族音乐,让他们真正理解这句:“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1.激发学习兴趣

1.1寻找突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实施民族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灌输只能使人感觉到听觉疲劳,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流行歌曲受到绝大多数学生喜爱,因此在民歌中寻找流行的因素,是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的一个突破口。近年来,很多音乐工作者将一些民族的器乐曲,通过加入不同的配曲、配器以及演唱方式,让很多学生无形之中接受了民歌。

例如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这首歌曲采用了中国内蒙民歌《敖包相会》的素材。几乎每个会唱《月亮之上》的学生都会唱几句《敖包相会》。在赏析课上,我介绍了有关这首歌侵权案件的背景和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赏析对比,学生分组兴致勃勃地讨论了两首歌曲的异同,随后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学生因为流行歌曲《月亮之上》而唱起了《敖包相会》,接触了他们过去从为曾接触过的民歌,在学生在一听一辩的课堂教学中,完成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1.2视听结合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从视听觉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只是听赏教学,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赏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叙背景、特点后再进行听赏,是有一定难度的。听课率不高,而且记忆也比较模糊。

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对于成功实施教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由于学生知识面窄,不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他们的思维带有形象性,而单纯的听觉赏析缺乏丰富的想象力,视觉感官比听觉感官更具有加深印象的作用,所以通过视觉的联想,可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视听两者结合才是音乐赏析教学的一个完美形式。

赏析在民歌《茉莉花》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边讲习作品的背景、特点,边播放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一个中国女孩高歌《茉莉花》的表演音像资料。在视觉效果上形成冲击,在听觉效果上不断理解和加深印象。这种视觉和听觉双重的融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课率明显提升,学习兴趣普遍提高。

2.民族音乐赏析教学的几种教学方法

2.1保龄球教学方法。

2.1.1保龄球教学的第一步:击中第一个保龄球——集中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效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寻找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民族乐器琵琶、二胡、古筝赏析课中,先播放一段女子十二乐坊乐在日本的演出视频,这种做法主要的目的是提升注意力,十二乐坊激情四射的演出中,学生感受了民族器乐的震撼力,并大声讲出自己所认识的乐器。只有保证课堂较高程度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拥有好的教学效果。

2.1.2保龄球教学第二步:教师在课堂占据主导地位。让教师在音乐赏析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在老师的有序引导才能有“撞到”其他保龄球的可能。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音乐赏析课中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是没有具体的文字可寻,学生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要将学生带入一个他们未知的世界,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引导。例如:赏析琵琶独奏曲时,我的教学的步骤是:乐器背景介绍——外表特征——指法介绍——琵琶的现场观摩——乐曲演奏视频。在老师有序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对新知认识有了一个由浅至深的过程,老师运用自己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把握好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教学节奏,学生的水平虽然参差不齐,通过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使教学效果得以有序地进行。

2.1.3保龄球教学的第三步——“一个一个”撞到的渐进原则。保龄球的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激发兴趣,一个一个撞到,通过渐进的方式,获得各个学习内容的良好教学效果。

学生提升自己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得到老师的有序引导之后,找到良好学习的方法,才有对音乐这一学科有深入学习的可能,而学习在此刻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再是学某一个内容来兴趣,学习某一个内容又精神涣散。

要遵循这个原则就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各个内容的相互之间有联系,能够通过相通的渠道传递知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选择好教学内容,不能单纯地依靠课本的案例,而应适当补充一些对自己教学有益的曲目。

2.2参与式的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提问式的教学法:老师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或学生回答;鼓励学生提问,由老师回答或由同学回答。所以这种教学法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提出问题,而学生回答不出来,这让学生多难为情呀!于是我一再反复强调,回答问题答错了比那种不去思考问题、不回答问题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是毋容置疑的。

然而传统的思维方式束缚了学生,使他们不喜欢回答问题。我先采取的是集体提问分组讨论,就让学生慢慢融入和参与。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就不再害怕提问题了,教学效果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让同学们自己思维,而不是简单地被动地听课。所以教学法不仅是老师的事,而且也事关同学们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问题。我建议同学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多讨论,要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

比如,在赏析四川民歌《太阳出来》时,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画一幅画,标题是《早晨》。学生中有的画一个太阳,有的画自己睡懒觉……这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不能说谁对谁错,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学生才能产生创新的成果;创新成果的产生反过来又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我想,只要有了创新的意识,参与实践,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了写评论的能力,这种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培养。没有创新能力,哪来创新的成果?

2.3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与美术的的联系更能让学生理解乐曲的风格和调性。大调如美术中具有明朗的性质和光辉的色彩,小调具有柔和的性质和暗淡的色彩。每一首歌似是一副画,每一副画又似是一首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音乐的语言赋予一首乐曲生命,就像文学语言赋予一片文章生命一样。文学的语言构建了词汇、句、段、章等层次,而音乐语言中的层次有就乐汇、乐句、乐段、乐章,它们是相通的。文学是通过语句表达情感,字里行间流露真挚的情感。而音乐就是用音符谱写文章,每一个音符中都流淌着优美的诗篇。学生欣赏音乐就如就象读文章一样解读整首乐曲,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了。

在欣赏《十面埋伏》的时候,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历史故事,让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有了一个认识,欣赏器乐曲时,曲调悲凉的时候,似是虞姬在哀伤的舞蹈。曲调紧张时,似是霸王的尽心如焚,更能感受到霸王别姬的的悲凉和四面楚歌的急促。音乐在那一瞬间不仅仅是音乐了,而是化作了一段历史,一段悲伤的故事。

3.小结

民族音乐教育之必要是任何一门教育所替代不了的,特别是在中职生忽略传统文化的今天。而民族音乐赏析课不能象以往那样,只是单纯依靠听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以欣赏为主导的,并以其他教学手段为铺垫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让我们的下一代树立起民族审美理想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热爱本民族的音乐艺术,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都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6-09-0188